![](/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2b2ce01a81c9b5d7a.jpg)
(在天水南宅子)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3ca6ca4dd9f0c9737.jpg)
(在天水湖)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27a6381725ad41039.jpg)
(在南宅子)
1月10日上午,歷時一年從上海徒步走來的河南鶴壁小伙郭利龍,在天水市秦州區始建于明萬歷十七年的南宅子大院里,第一次見到了盛開的臘梅。
2017年1月5日,被外媒稱為“中國阿甘”式的行者郭利龍從上海出發,經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陜西,2018年1月5日晚,到達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在天水短暫的歷史人文尋覓之旅后,他將繼續前往新疆,并從那里走出國門,完成途經中東、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再回至亞洲的5年徒步環球之旅。
2011年,郭利龍曾從黑龍江漠河出發,途經國內11個省、125個縣,到達尼泊爾、印度,歷時743天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徒步旅行,期間,他翻越了18座高山,穿越了15條河流,徒步里程近8000公里。
1月5日,當郭利龍進入麥積區伯陽鎮時,馬路上突然出現的三、四十人的浩大歡迎隊伍,嚇了他一大跳,“他們有的站在自家的窗戶里朝我招手,喊我郭哥”。雖然因為徒步環球,郭利龍在全國甚至國外都有很多粉絲,但在天水市麥積區伯陽鎮,一個夾在馬路人群里拄著雙拐“等他”的殘疾小伙,還是令郭利龍印象深刻,“他的一個腿沒了,但卻知道我,就像拍電影一樣!”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2d0e25c6e00b3853f.jpg)
(在天水南宅子)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3a608195d22634de9.jpg)
天水
”這里藏著很多我喜歡的人文歷史“
1月5日晚,郭利龍正式進入麥積區,當天,麥積區少有的零下十三度,凍的從上海一直向南的郭利龍,在快手直播平臺上截圖喊冷,直到進入秦州區,坐在牛肉面館里的他仍在快手上直播感嘆,“今天出門不戴手套真的會很冷”。
1月9日早上八點多,郭利龍從麥積區沿羲皇大道步行出發,用時七個多小時,于當日下午四點多走到了秦州區,一路走一路拍照一路直播,途中經過七里墩廣場附近時,郭利龍吃了一頓最愛的韭菜雞蛋餡的餃子。
環球徒步旅行第370天的時候,郭利龍走進了目前中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天水伏羲廟。從進入天水地界開始,龍園,滲經寺,馬跑泉公園,南宅子,玉泉觀,這些蘊藏著諸多歷史典故的人文景觀,便成了郭利龍天水之旅中,一定要去見上一面的首選之地。
在一磚一瓦都蘊藏著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南宅子,郭利龍口中的明朝典故與南宅子的歷史痕跡一一契合,看著南宅子,他會想起北京和珅府的奢華壯觀,展柜里古代女子三寸金蓮的鞋子,也會讓他感嘆“現在的人幸福的太多”,而這些比很多當地人了解的都更加深入的歷史人文知識,有的來自于書本網絡,有的則來自于徒步旅行中朋友的推介,“了解到這些信息,再去實地看”,慢慢的累積,讓郭利龍每到一處,都會反串當地歷史人文的介紹者,講述里有他的認知,也有他一直在路上的經歷。
但知道天水,卻緣自于對天水名人潘石屹的認識。“還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潘石屹,那時候看他講小時候上學的故事知道了天水”,在麥積區,郭利龍吃到了當地朋友送他的潘蘋果,在潘石屹老家潘集寨,一家開飯館的老板朋友掐著時間讓他吃上了剛出鍋的飯菜,在麥積區的朋友家里,郭利龍洗了衣服。一路為郭利龍暖心的這些朋友,卻都是他從來沒見過面,也不知道他們怎么認識自己的陌生人。
微信、微博、快手直播這些網絡社交平臺和全國媒體的報道,讓郭利龍不但在全中國都有沒見過面卻熟知他的動態、并一路網絡追隨的他的朋友,在國外,郭利龍也有很多這樣的“朋友”。“朋友”會為他提供吃住,會帶他參觀當地,郭利龍的徒步社交平臺中,說的最多的,就是那句“感謝朋友的厚愛”。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38e2856de95cd4829.jpg)
(在天水湖,郭利龍和他背囊的重要物件合影。)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298c3c8db6be2311e.jpg)
(在南宅子)
徒步
”更看重積累的過程“
在天水市秦州區天水湖畔,郭利龍從足有四五十斤重的超大背囊里,將有故事的物件一一攤開,和他們拍了一張合影。
“這雙穿壞了的黃膠鞋還沒來得急郵回去”“這本英語書每天休息的時候都會拿出來讀,和外國朋友交流的時候也會用到”,“這是走到寶雞的時候,一個當地的歌手送我的他的專輯,他有一首歌曲在網絡上的點擊率已經超過一億了”“這是留言本,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朋友從西安跑到咸陽給我寫留言”“背包里會常備消炎藥”,手機、充電寶、自拍桿,也在郭利龍的旅行家當里,占去了很大比例,拍錄下旅行經歷并實時分享給網友,以及查找路線圖,了解信息,主要依靠手機,除了英語以外,數學和藏語書,也被他一直帶在背包里。
在秦州區的當天,曾在高中畢業時騎行至拉薩的秦安24歲驢友李軍輝,專程跑來和郭利龍見了一面,在對幾種自助旅行的認知里,他認為徒步才是最了不起的。但試背過郭利龍背囊的人都會忍不住去問他,為什么不選擇坐飛機、火車直接到景點看一看,而非要“遭罪”。
“和坐飛機到景點一日游相比,我更看重一路走過來慢慢積累的過程,”這是郭利龍和李軍輝兩位資深驢友的共鳴。“天水的罐罐茶,南宅子的臘梅,都是我第一次見到,很多東西如果不是因為見到,這輩子都不可能知道它的存在,”這也是郭利龍所說的積累。
雖然從上海出發那天,并沒有伯陽鎮那么隆重的歡送隊伍,但現在幾乎每到一個地方,迎接郭利龍的都是網友的等待。曾有西安網友跑到咸陽,在郭利龍的留言本上寫道:“愿您能把您的每個腳印留在這顆星球的每一寸大地上!把您的經歷告訴我們每一個粉絲!我們會為您加油!我們期待您的凱旋!相信您一定能夠用您的毅力告訴我們這個星球有多美!”
2011年第一次徒步之旅時,郭利龍穿壞了11雙鞋,拍了6萬多張照片,這次從上海出發至今,他穿壞了7雙鞋,第7雙鞋還在背包里,沒來得及郵寄回去保存留念。那些去過的景點門票,也都一一藏列在郭利龍的背囊里。
2014年,郭利龍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2016年,他多次攀登云南、西藏和青海等地8000米以上的雪山,最高到達7000多米的海拔高度。在郭利龍的個人博客里,記錄著這樣一段文字:其實困難是每天都有的,忘不了在西藏上山時走過的荒無人煙的雪地,每走一步身體便往下陷一些的絕望;忘不了在雪山上,不到5秒鐘手便被凍得麻木沒有知覺的情景;忘不了在黃河、金沙江、雅魯藏布江等江河岸邊,有時候一天也見不到一個人的那種孤獨、寂寞以及因過分安靜而帶來的恐懼感;忘不了在西藏,由于條件限制,衣服上長滿了虱子……
雖然沒有專業的戶外裝備,但在秦安驢友李軍輝眼里,仍充滿著對郭利龍的敬畏。李軍輝臨走時多次對郭利龍說,一定要經過秦安,到了給我打電話。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3a3ad63bc37aaab93.jpg)
(在玉泉觀)
回歸
”英語從來沒有離開過我“
今年已經28歲的郭利龍,距離五年徒步環球結束的時間還剩下四年,很多人甚至為他擔憂,“30多歲的他將如何回歸現實,從頭開始?”
但第一次徒步旅行結束回到家鄉,郭利龍和按部就班上大學、找工作的朋友談到外面的世界時,仍感覺自己的天地更大、 朋友更多、 知道的、見到的也更多。
雖然20歲之后,郭利龍的大部分時間都給了平均每天徒步30公里的路途上,但從小喜歡的英語,卻一直在他的背囊里,也被他時常掛在嘴上。“我在徒步的時候不只認識了很多在外面當老板、當領導的朋友,也認識了很多外國人”,在和外國朋友保持聯絡時,郭利龍的英語口語不斷變的更加流利,也會被外國朋友夸贊“說得好”。郭利龍想,也許結束徒步之后,會靠英語謀生。
談及未來,郭利龍徒步結束后會首選去北京開始新的生活,他覺得,北京足夠大,也有很多他喜歡的歷史和人文,重要的是,北京能一直讓他保持眼界的開闊。
2017年,郭利龍在浙江湖州度過了一個春節,那天他選擇整休,還給自己買了餃子。今年春季,郭利龍預計自己將會在甘肅和新疆的交界處,那可能會是戈壁沙灘較為密集的危險路段。他計劃在定西或蘭州買一個戶外帳篷,以此解決住宿地點較為分散的問題。
徒步過程中,郭利龍也遇到過很多想要和他一起走的人,但幾乎都是走著走著就沒影了。“很多喜歡我的人,大概都想要見外面的世界,但卻沒有付諸行動,沒有實現”,1月11日,郭利龍將從秦州區出發,以大城市為點,以省道國道為線,繼續前往新疆,開始接下來的環球徒步之旅。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3cb74046bdab36921.jpg)
(郭利龍在天水市麥積區伯陽鎮遇到的迎接他的天水朋友合影)
![](/Files255/BeyondPic/2018-1/12/1801110013c1b0e111d36aa3ea.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