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3/27/2403271621ee2e61686672b510.png)
新甘谷訊近年來,甘谷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會議精神,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農村道路、供水、用電、網絡、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基層黨組織和精神文明建設,注重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突出總體謀劃抓部署,點線面整體推進。堅持把鄉村建設行動作為“一把手”工程,圍繞打造“渭河、散渡河、清溪河、涇甘路沿線、南后山區和大像山—古坡”6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塑造具有鄉村形態之美、產業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的和美鄉村,探索形成了大像山鎮模范村城郊集約型、安遠鎮鞏川村產業支撐型、禮辛鎮賈山村文化傳承型、新興鎮楊家村環境整治型、古坡鎮大卜峪村生態旅游型等美麗鄉村建設模式,累計建成鄉村建設省級示范鎮1個、市級示范1個、省市縣三級示范村100個,示范帶動其余各村各打各的優勢仗、各選各的突破口、各走各的特色路,實現“多點突破,全面開花”。立足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甘谷縣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甘谷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細化建設任務分工,靠實具體工作責任,建立督抓落實機制,鄉村建設行動扎實有序推進。
![](/Files262/BeyondPic/2024-3/27/2403271621e2a998e423e53804.png)
二是突出規劃編制抓示范,整體提升建設檔次。堅持農民主體,著眼長遠發展,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等類型,聘請專業機構,采取“土洋結合”“專家群眾結合”的辦法,編制完成了213個實用性村莊規劃,統領鄉村建設。城郊示范村與城鄉環境整治相結合,渭河川道區與北部淺山區示范村產業培育相結合,傳統和歷史文化村落示范村與保護開發相結合,鄉鎮政府所在地示范村與推進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南部山區示范村與生態旅游發展相結合。
三是突出資金籌措抓整合,構建多元投入格局。縣財政每年從銜接資金中列支鄉村建設專項經費,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和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積極整合涉農項目,在資金整合上打配合牌、出組合拳,做到了“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放大了資金效應,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格局。
![](/Files262/BeyondPic/2024-3/27/2403271621cbb4561686fa951b.png)
四是突出基礎設施抓保障,夯實農村發展基礎。錨定“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聚焦群眾所盼、發展所需,堅持不懈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縣通鄉公路全面改造升級,引洮二期城鄉供水工程建成通水,供電、路燈、管網等硬件設施不斷完備,教育、醫療、養老、物流等領域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堅持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多渠道籌措資金,深入實施農村“三大革命”,建成運行垃圾焚燒站7座、中轉壓縮站18座、污水處理廠(站)5座,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77%。把“五清兩改”作為整治工作突破口,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逐村逐巷“治污治亂”,群眾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Files262/BeyondPic/2024-3/27/240327162143c4ecd6b32fac11.png)
五是突出農民主體抓整治,積極鞏固建設成果。不斷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機制辦法,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規范運行村民自治組織,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通過標語、櫥窗、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側重臟亂差治理、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建筑材料和生產生活資料堆放等內容。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美在我家”為主題的創建活動。以環境衛生集中清理、環境衛生薄弱環節的整治、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評創四項內容為重點,不定期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月活動,農村居民的衛生意識、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形成了戶戶參與,人人出力,共建美麗鄉村的良好格局。
今年,甘谷縣將繼續圍繞“渭河、散渡河、清溪河、涇甘路沿線、南后山區和大像山—古坡”6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投資3400萬元,打造鄉村建設示范村34個,推進全縣鄉村建設向縱深推進。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