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1/11/2401111534c40c50c8734af55c.png)
新甘谷訊近年來,甘谷縣委、縣政府堅持“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全面準確地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把抓實抓好農業保險工作作為建設農業強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穩定器”,保障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牌”,通盤謀劃,高位推進,為全面確保全縣農民穩定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2020年以來,累計投入各級保費10318.1萬元,其中落實縣級配套資金3423.8萬元,共完成種植業保險101.22萬畝,養殖業保險23.88萬頭(只),蘋果“期貨+保險”1.5萬畝。全縣參保農民3933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50家,家庭農場68家,農業龍頭企業28家。直接受益農戶35852戶,其中已脫貧建檔立卡戶20385戶。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堅持高位推進,確保農業保險政策高效落實。縣上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任雙組長的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縣財政局、發改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金融辦、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果品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和鄉鎮長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農業保險工作日常事務。領導小組每年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負責起草印發《甘谷縣農業保險實施方案》,明確年度工作任務,靠實工作責任,確保了農業保險工作高效落實。縣委、縣政府年初將本年度農業保險任務落實作為各鄉鎮年度目標任務指標之一,在年初縣委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各鄉鎮對縣委、縣政府進行承諾,并納入簽訂的目標責任進行季度考核。各鄉鎮在鄉村振興工作站(鄉鎮農金站)確定專人負責本鄉鎮農業保險工作。村上結合日常工作,確定了一名村兩委干部,作為本村農業保險的協保員,負責本村農業保險政策落實、任務落實和理賠辦理等工作。
二是堅持部門協作,強化日常調度,確保政策舉措落實落細。為加快推進農業保險政策的各項工作措施落實落細,縣上建立了由分管農業副縣長為總召集人,縣農業農村局為牽頭部門,縣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農業保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健全的部門溝通協調機制。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深入分析農業發展形勢和農業保險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研究解決承包、理賠、培訓等環節出現的困難,加速推進了農業保險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各職能部門嚴格按照聯席會議制度工作職責,強化組織領導,提前謀劃,認真落實。如: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保險工作的組織協調、宣傳發動、指導服務工作;縣財政局按資金籌措要求,及時足額落實本級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縣金融辦不斷加強有關保險的承保、理賠、服務等環節的監督,督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合同規定履行保險賠償責任,提高服務水平;各保險公司不斷優化理賠流程,簡化理賠手續,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參保自愿、協同推進”的基本原則,做到了應保盡保,應賠盡賠。
三是創新承保方式,提高工作效能,確保承保體系科學高效運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優化農業保險運行機制,著力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在積極完成中央、省、市級品種的同時,健全完善“一縣一(多)品”作為補充,深入推進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工作。圍繞對農戶增收作用大的核桃、櫻桃等“小而特”農產品,開辦“一縣一(多)品”特色保險品種,對風險的區域堅決做到應保盡保。持續加大蘋果“保險+期貨”的承保力度,2023年全縣蘋果“保險+期貨”1萬畝,投保果農285戶(其中已脫貧建檔立卡戶285戶),蘋果生產主體51個,保費總額500萬元,促進了農業保險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為進一步降低農業風險,提高承保企業的工作效率,針對標準化養殖場、規模化種植中藥材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簡化續保流程,采取網上續保,微信支付,視頻報案等措施,提高工作效能,確保農業種植戶、養殖戶續保工作不斷檔,出案理賠效率高。各承保公司對肉牛、奶牛等大牲畜采用牛臉識別、豬臉識別、點數等線上操作驗標,更加快捷方便地開展承保工作,大大減少了往年配打耳標驗標帶來的工作量,縮短了承保時效,讓農戶及企業盡早、盡快地享受農業保險。
四是創新工作方式,加大數字化產品應用,提高農戶的認同感和滿意度。農業保險工作專班農技人員通過微信群、網絡、惠農短信平臺、張貼標語等途徑,充分向廣大農戶宣傳普及保險知識和優惠政策,不斷加大農業保險政策的宣傳培訓力度,提高農戶對農業保險政策的知曉率,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的保險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業保險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承保公司工作優勢,不斷探索承保、理賠、查勘工作方式方法,積極總結高效工作經驗,大力推廣數字化產品的開發應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農戶的認同感和滿意度。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甘谷支公司在落實承保面積、凍害理賠等工作中,運用“線上+線下”工作手段,制定專項政策,加強無人機航拍、“耘智保”“智農保”等APP的應用推廣,在勾畫種植戶投保面積、厘清保險責任范圍、核對養殖戶的出險地點及出險標的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智能作用。同時,利用微信、人保V盟、氣象服務、風險地圖等工具,增強產品供給能力,提高了服務水平,真正體現了“做有溫度的人民保險”的價值承諾。中華聯合保險甘谷支公司積極探索農業商業保險創新,在養殖業疫病防控高度嚴謹的條件下,開發上線了基于移動互聯終端和獨立移動終端工具的影像資料采集處理、標的地理信息處理、養殖險電子芯片識別等手段,極大地減輕了企業、農戶的運營成本,從而有效提升農業生產保障力度,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菜籃子”安全。
五是堅持靈活參保,擴大脫貧戶覆蓋面,全面保障脫貧不返貧。甘谷縣按照農業保險“成本墊底、收益托底、六大產業全覆蓋”和“三年兜底、五年平衡、區分特點、精設品種,普惠與特惠兼顧,貧困戶一戶不落”的總體要求,靈活多樣地采取以村為單位簽單、由鄉鎮統一組織向保險機構投保的方式,實現貧困戶投保全覆蓋。條件成熟一個投保一個,農戶自籌部分的繳費,由鄉鎮組織,各保險機構配合逐鄉鎮收取,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分開投保。縣農業農村局、縣金融辦等相關部門聯合對農業保險工作進展情況適時進行了督促檢查,重點督導各鄉鎮農業保險貧困戶全覆蓋、保險保費落實、保險政策宣傳及基層保險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情況,通過督導推進了任務落實和問題解決。全面落實了“一戶一單、一戶一保、一戶一賠”工作,在工作中優先保障貧困戶參保,做到了應保盡保,確保農業保險對全縣“所有貧困戶、貧困戶所有種養產業、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三個全覆蓋,為特色產業穩定發展和貧困戶穩步脫貧提供了保險保障。
下一步,甘谷縣將深入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成本變動,及時調查研究建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定期評估和調整制度,在覆蓋農業生產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探索開展農業大災保險和玉米、馬鈴薯、小麥完全成本保險以及收入保險試點,組織農險經辦機構探索保額型、價格型、收入型以及”保險+期貨””互聯網+農業保險”“農業保險+險資直投”等多種形式的創新,依托養殖企業和規模養殖場(戶)創新養殖保險模式和財政支持方式,提高保險機構開展養殖保險的積極性。有序推動農業保險“保成本、保價格、保收入”,防范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促進農戶收入穩定增長。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