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甘谷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發展要安全”的根本要求,牢固樹立“兩個至上”安全發展理念,緊盯安全生產“零”事故這一目標,深入推動“三抓三促”行動走深走實,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全面壓實工作責任,扎實推進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治理,著力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是清醒認識面臨的嚴峻形勢。針對第四季度趕工期、超能力生產,各類風險隱患明顯增多的階段性工作特點。督促各鄉鎮各部門認清形勢,突出問題導向,提前分析研判本鄉鎮、本行業領域的安全風險,深入組織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實把安全防范工作做在前面,堅決守住守牢安全底線。
二是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個必須”的要求,主要負責人靠前指揮,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抓研究部署、抓工作協調、抓督導檢查,強化壓力傳導,加快構建全面責任、隱患排查、監督管理、宣傳培訓、應急救援“五大體系”。督促各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把安全生產貫穿到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精細化管理,完善細化企業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不斷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堅決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三是堅決抓好重點領域安全防控。結合全縣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突出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文化旅游、商業工貿、消防安全、特種設備、人員密集場所、城鎮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緊盯容易導致群死群傷的“火”“爆”“撞”“塌”“澇”“擠”“毒”“暑”等重要致災因素,精準施策,狠抓動態化隱患排查治理,從制度和監管上查漏補缺,做到不留任何一個盲點,不放過任何一個隱患,堅決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對危害安全的生產經營行為露頭就打,精準打擊一批危害巨大的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以強有力的執法措施震懾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四是健全落實風險分析研判機制。全面構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督促企業針對工藝、設備、物品、場所、崗位等,制定科學規范的風險辨識和評估標準,發動員工全方位、全過程辨識風險,對風險登記建檔、有效評估、分級管理;建立并執行覆蓋全員全崗位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細化事故隱患分級排查治理標準,全面排查、科學排序、有效排除隱患,提高企業自查隱患的質量水平。著力破解鄉鎮、部門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不專、不能、不會等瓶頸性問題,探索建立專家指導服務新模式、新路子,提升隱患排查治理科學化、專業化水平。
五是著力抓實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廣泛開展安全常識、應急避險知識、事故警示案例等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宣傳教育的覆蓋面、針對性和實效性。督促企業全面抓好員工培訓、崗前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技能和自我保護意識。抓實黨員干部、農村駕駛員、小微企業負責人和農民工等“四類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將安全教育傳導到第一線和最基層,進一步提升全民安全素質。
六是認真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加強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和人流車流監測預警,及時發布安全預警信息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提示,引導廣大群眾合理安排出行方式,自覺保障自身安全。督促各鄉鎮、相關部門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森林草原防滅火風險點盯緊看牢,完善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從預案、人員、物資、裝備等方面入手,扎實做好應對各類事故災害準備;各類應急救援隊伍要時刻保持應急臨戰狀態,針對重大活動、地質災害隱患點、森林草原防滅火風險點前置應急救援機動力量,分區域在重點部位提前部署人員、裝備、物資,遇到突發情況第一時間出動,精準高效安全救援,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值班制度,確保各類值班信息及時處置。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