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合力”創新突破“提效益”
——謝家灣鄉中片五村村集體經濟發展示范點創建的做法與成效
![](/Files262/BeyondPic/2023-11/3/1FC03EE5E0349D6EA20AF89E926_9BE6CBF7_B29CE.jpg)
謝家灣鄉是全縣“甘味”農特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位于甘谷縣北部山區百里林果帶核心區。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堅持把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品質、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按照“黨建引領、組團發展、自主經營”的思路,選取了基礎條件好、集中連片的中片麻柳、西莊、西崖、鮮家坪、馬家溝五村,依托當地龍頭合作社和產業優勢,打破村組界限,聯合組團發展,走出了一條鄉鎮專班指導、多村組團發展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一是堅持組團發展“聚合力”。著眼解決村集體經濟“來源單一、收入偏低、后勁不足、分布零散”的問題,由鄉黨委牽頭,確定2名科級干部組建工作專班,駐點指導,將麻柳、西莊、西崖、鮮家坪、馬家溝五村黨支部聯合組建了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大黨委”,按照“黨建引領、統一規劃、組團發展、自主經營”的思路,在麻柳村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建設鋼架大棚80座,因地制宜集中發展羊肚菌、紅松茸、圣女果、架豆王等特色產業,有效破解了撒胡椒面難題,初步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由“單村作戰”向“抱團發展”轉變。
![](/Files262/BeyondPic/2023-11/3/8DD73D88138186905C12996DEA3_3D68D71B_34E58.jpg)
二是創新運營機制“激活力”。致力探索村集體經濟自主經營發展的新路徑,五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堅持“指導不包攬、依托不依賴”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采取“大黨委+合作社”的模式,依托當地龍頭企業萬鑫種養合作社,統籌解決五村產業發展所需種苗、技術、銷路等難題,鄉上專班指導調度,投入、用工都由各村自行負責,有效避免了吃大鍋飯、甩手掌柜的情況,既擴大了特色產業種植規模,有效降低了合作社快速發展的風險,也為村集體經營產業提供了穩定了發展供銷渠道,推動村集體經濟由應急式“輸血”向可持續“造血”的探索與實踐。
![](/Files262/BeyondPic/2023-11/3/81FE2F4583AEC4B3987AF51808A_8DD9DC28_278D9.jpg)
三是著眼科技引路“增效益”。著眼最大限度提高產業效益、村集體經濟收入,始終堅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指引,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光照充足優勢,推行冬春季菌菇、夏秋季圣女果倒茬種植模式,實現“一年兩收”,增加了產業收益;另一方面,采取量化考核、按工計酬的辦法,將示范點產業大棚產權化歸到村,充分吸納當地公益性崗位人員、富裕勞動力就近務工,拓寬了增收渠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中片5村村集體經濟示范點,共種植羊肚菌2座、紅松茸12座、圣女果66座,按目前市場價計算,棚均收益預計在8000元以上,可為每村年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3萬元以上。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