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9/9/2309091020de41e0782d4b3ee0.png)
近年來,新興鎮圍繞鄉村振興工作,從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方面深入推進以“六治融合”為核心的鄉村治理體系,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格局,群眾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強化組織引領,“統”治理力量。定期研判村干部隊伍,年內優化調整不適宜、不勝任工作的村干部34名,對9名村“兩委”班子成員開展學歷提升計劃,對24名專業化管理村黨組織書記履職情況開展鎮級和村級層面的評估,對全鎮46個村班子及村“兩委”班子成員開展屆中分析研判。成立專班,對村“兩委”成員辭職情況開展了深入調研,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意見建議,促進委員發揮作用,統籌治理力量。全面落實黨建聯系點工作制度,科級領導包抓聯系點22個,列席指導村黨組織“三會一課”,督促村黨組織把鄉村建設、矛盾調處、集體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與組織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解決問題40余件。同時,健全完善“村黨組織—微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農戶”四級治理體系,由村支部書記任村級網格長,“兩委”成員任區域網格長,優秀黨員、組干部、公益性崗位人員任網格員,設立微網格266個,掛牌黨員聯系戶907戶,凝聚起了一支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鄉村治理隊伍,使鄉村治理主體“統起來”。
注重宣傳引導,“聚”治理主體。深入開展農村黨員分類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黨員的影響力,通過黨員聯系農戶、設崗定責、志愿服務活動等開展鄉村治理政策宣傳、反電信養老詐騙知識宣傳、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結對關愛等活動,幫辦實事1000余件、化解糾紛341件。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等,常態化開展村民說事、百姓議事等各類協商活動,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建成基層民主議事室15個,協商辦理民主事項60余件。充分利用村規民約,組織村民學習涵蓋村風民俗、社會治安、環境治理、社會公德等內容的行為規范,引導村民積極踴躍參與鄉村治理,使鄉村治理主體“聚起來”。
堅持守正創新,“活”治理思路。各村從群眾需求導向出發,充分借助“智慧黨建云平臺”、今日看新興等互聯網平臺,加快了低保戶申請、微心愿等業務辦理速度,加速了政策信息傳遞,拓寬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和途徑,提高了村務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同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作用,組建以黨員為核心的志愿服務隊伍,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八進”活動,廣泛開展“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和“好公婆”“好媳婦”“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開展各類志愿服務230余次。并打造了“村規民約”、道德“紅黑榜”等宣傳文化墻,鼓勵先進、凝聚力量、弘揚新風,切實讓群眾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最大受益者、最廣參與者、最強建設者,讓鄉村治理思路“活起來”。
完善基礎設施,“提”治理效能。聚焦強基礎、惠民生,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個,硬化村內巷道10.3萬平方米、產業道路16公里,實施史家坪村美麗鄉村建設1處、光伏發電項目100戶、戶廁改造1114戶、老舊果園改造610畝,整治撂荒地600畝、抗震農房改造47戶,持續完善水、路、房、網、廁等基礎設施。打造皂角樹村、楊家村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示范點,突出黨建引領作用,聚焦美麗鄉村建設,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緊盯建設“六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目標,深化“三抓三促”行動,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組織生活,抓牢抓實黨員分類管理,不斷整合資源優勢、完善工作機制、創新服務方式,讓治理效能“提起來”。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