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花椒,我為您代言
□焦茂紅
![](/Files262/BeyondPic/2023-8/8/230727093382f1f81b08d69729.jpg)
關于花椒,自古以來民間不僅有“一把花椒放枕邊,失眠抑郁都跑遠”的傳聞,而且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有著驅蟲辟邪、蕃衍盈升的美好寓意,早在《詩經》中就有“椒蓼之實,蕃衍盈升”的文字記載。因此,古人常將花椒滲入涂料中來涂抹墻壁,以達到求吉保安、蕃衍盈升的目的。《紅樓夢》第十六回中就有“每月逢二、六日期,準椒房眷層入宮請候”的記載。足以說明古人對于花椒的使用,由來已久。
據《本草綱目》記載:“椒,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濕,治風寒濕痹,水腫瀉痢;入右腎補火,治陽衰溲數,足弱,久痢諸證。”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等功效。與生姜、白蔻等同用,可用于治療外寒內侵,胃寒腹痛、嘔吐等癥狀,與烏梅、干姜、黃柏等同用,可用于治療蟲積腹痛、手足厥逆、煩悶吐蛔等癥狀;與苦參、蛇床子、地膚子、黃柏等同用,可用于治療濕疹瘙癢等癥狀。
擁有“中國花椒之鄉”之美譽的古冀甘谷,關于花椒的種植具有和這座古老的縣城一樣久遠的歷史。據文獻記載,花椒是我國土生土長的香辛料,野生在巴蜀秦隴的大山之中,在巴蜀言川椒,在秦隴言秦椒。位于三隴大地的古冀甘谷,作為早期秦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對于花椒的種植和培育僅僅有次于秦椒。發展至今,全縣花椒的種植面積已經高達22萬余畝,掛果18萬余畝,初步建成了六峰靴子嶺、白家灣太昊山、武家河元高山、磐安鎮沐浴梁等一批大、中型花椒基地,花椒種植覆蓋15個鄉鎮、300多個行政村,花椒產業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龍頭產業”。
甘谷花椒,因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優勢,以及完善科學的栽培技術,培育出了許多優良品種。尤其是以油葉花椒為代表的伏來椒,具有“大紅袍”之美譽。大是指顆粒大而飽滿,紅是指色澤紅而油潤,袍是指經晾曬后的花椒椒肉炸裂而形似裹著的袍子,又因花椒本身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而被人們形象的稱之為藥王袍。遠觀,則樹樹通紅、簇簇相擁。近看,則果皮紫紅、粒大飽滿。淺嘗,則辛香濃郁、麻味醇正。揖之入鍋,可成美味。縫之入囊,可驅蟲伏魔。添之入藥,可療傷止痛。攜之入居,可得一室清香。奉之入廟堂,可保一方吉祥。千百年來,憑借著“品佳香殊”的特點而飲譽四方,理應為花椒中的珍品。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