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7/13/831E55E55274713F621FEE84590_4456105E_288F1.jpg)
近年來,甘谷縣六峰鎮謀深抓實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大任務,因地制宜、群策群力,全力爭創省級鄉村建設示范鎮,鄉村面貌實現美麗蝶變。
![](/Files262/BeyondPic/2023-7/13/56C9A4080542A8593A65ADC4445_5543FEA8_36987.jpg)
優化產業,注入鄉村振興新動力。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長久之計,采取補植補栽、老舊果園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強花椒、蘋果等特色優勢產業,全鎮花椒種植面積達4.3萬畝,形成了以花椒種植為主,蘋果、蔬菜、養殖、勞務為輔的產業發展格局。著眼鎮域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一方面建成果椒集散交易中心,實施花椒智能色選和后續加工,推動主導產業延鏈增效;另一方面引進龍頭企業發展月季花卉種植、木雕工藝加工、漿水食品加工等“小拳頭”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擴面提質。另外,結合鎮域實際發展工業經濟,以征地拆遷高效率服務保障杰瑞鋰電池項目快落地,為群眾就業增收、鎮域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Files262/BeyondPic/2023-7/13/11189C921CF2EE711E1F811638D_ADF4DBC6_181D6.jpg)
示范先行,打造鄉村建設新樣板。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堅持鎮域規劃建設一盤棋,編制完成全鎮總體規劃,合理劃定各類空間管控邊界,守牢耕地保護紅線。謀劃提出“多點四路兩帶一中心”示范創建思路,“八點”即姜家莊、蒼耳王、覺皇寺等8個鄉村建設示范村;“四路”即東川路、六古路、東梁路和濱河路;“兩帶”即金坪梁產業示范帶和人居環境整潔帶;“一中心”即鎮區風貌治理。從點、線、面三個方面齊發力,在點上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弱什么強什么”的思路,統籌實施巷道硬化、戶廁改造、管網鋪設等工程,分類打造鄉村建設示范村,累計建成省級示范村4個。在線上圍繞四條主干道路開展拆違治亂、風貌治理和改造提升,打造人居環境整潔帶。在面上加快補齊鄉村基礎短板,重點圍繞鎮區這一中心,持續推進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和市場交通秩序整治,努力把鎮區建成輻射全鎮、服務“三農”的區域中心。
![](/Files262/BeyondPic/2023-7/13/B104AEF6EF0EE893E9433D62350_015C1C9A_39433.jpg)
全域整治,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統籌山水林田草綜合治理,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建成生活垃圾轉運站2處,六峰污水處理工程加快推進建設。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為契機,持續開展“清三堆、拆三房、治三線”專項整治活動,清理“三堆”1933處,拆除老舊危空房252處,整理強弱線路60公里,累計改造農村戶廁5900余座,如今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衛生廁所。全面落實河長制,集中清理村莊排水溝渠和渭河河道,治理黑臭水體25公里,龍峪溝、覺皇寺溝等重要排洪溝得到有效治理。健全完善人居環境管護機制和垃圾收運體系,加強鎮、村、組、戶網格運行管理,真正讓廣大群眾收獲滿滿的幸福。
![](/Files262/BeyondPic/2023-7/13/42664D858E34D2991BCF9E9F165_DE5D894C_296D2.jpg)
創新治理,構建鄉村善治新格局。堅持“六治”融合,下好基層黨建引領先手棋,深入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四抓兩整治”工作,基層組織基礎不斷穩固。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平安六峰”建設,大力促進鄉風民風向善向好,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圍繞“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開展的“習語潤椒鄉”理論宣講、“德潤六峰”文化惠民志愿服務活動,被央視專題報道,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