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甘谷縣立足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力推進民生項目建設,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目標,大力實施縣鄉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寬、村社道路硬化、安全生命防護等工程,不斷完善農村交通網絡,推動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助力“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建設。
實施“鄉村振興補短板工程”。甘谷縣著力破除制約高發展的交通“瓶頸”,勇于攻堅克難,提出“構建大交通”發展戰略,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導工程,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確保農村公路“建成一條、達標一條、見效一條”。一是加快強弱項補短板工程建設。聚焦發力村鎮“堵點”,進一步補齊農村交通供給短板,重點解決通硬化路、通客車等問題,確保鄉村“最后一公里”出行暢通。截至目前,全縣新建村組道路27條,總里程達到47公里。二是提升通鄉鎮公路升級改造。全力實施S543東三十鋪——古坡公路項目建設,全長18.411公里;X503甘谷縣城——關子鎮白石村公路項目建設,全長8公里;加快推進X207線大灣——紅土峴提升改造續建工程,全長35.7公里。三是提升公路安全生命防護設施。新建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6條38公里,完成波形護欄標志標牌橡膠減速帶等工程62%的進度,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提質擴面,鄉鄉都有美麗農村路。
實施“現代治理夯基礎工程”。健全工作長效機制,持續加強路域周邊環境治理,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堅持路域環境治理與村容村貌改善同步實施。一是推行“路長+班長+養護員兼路政員”管理。對全縣437條1886公里縣鄉道路劃段管理,明確工作職責,實行“劃段掛牌、責任到人”靠實管護責任。二是完善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加大公路超限運輸治理力度,按需依法依規設置縣道、鄉道限高限寬設施及警示標志,確保道路管理科學,群眾出行安全。三是加大公路建養技術指導力度。加強農村公路與新科技的融合應用,積極推廣農村公路科技成果,在重點路段配備電子眼、測重地磅等,推動公路智能化升級。
實施“長效機制強管養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和管養體制改革,建立管養長效機制,加快形成權責清晰、齊抓共管、高效運轉的管理機制。一是強化責任落實。定期開展績效考核,建立專群結合養護運行機制,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公路養護落實到位。二是創新養護運行機制。將農村公路建設和定期養護進行捆綁式招標施工,通過簽訂長期養護合同、招投標約定等方式引導企業參與,提高長效化養護水平。三是完善農村公路防護設施。加強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高風險路段整治,通過設置多種形式公益性崗位,吸收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參與農村公路管護。開展配套設施經營維護,建立“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
實施“城鄉融合發展工程”。深入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建立優質高效、開放共享的運輸服務體系,持續加強交通運輸與電子商務、城鄉貨運、郵政物流、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運輸服務提質升級。一是擴大農村客運覆蓋范圍。建立農村客運可持續穩定發展長效機制,探索創新農村客運運營模式,因地制宜采取城市公交延伸、農村客運公交化運營、農村客運班線、區域經營、預約響應等客運模式。實現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收益”。堅持“資源共享、多站合一”,逐步推進農村客貨統籌、運郵協同,將管理、養護、客運、貨運、物流、郵政、供銷網點、快遞、電商等多種服務功能整合融為一體,大力提升站點覆蓋率。二是不斷推進物流網絡節點建設。持續完善縣、鄉、村三級網絡節點,提升農村物流綜合服務能力,支持農村客運車輛代運郵件、快遞件,推進郵政、快遞渠道電商配送服務全覆蓋,進一步優化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三是推進“交通+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培育壯大路衍經濟新業態,著力發展以辣椒、花椒、蘋果等農產品為載體的“甘味”特色產業鏈,以“姜維墓”“古坡草原”等為載體的觀光旅游產業鏈,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