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的大像山
□王琪
四月八,對佛教界而言,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對大像山而言,又是一個長盛不衰的節(jié)日。在甘谷民間,甚至把大像山直呼為四月八山。千百年來,這個披著佛祖光芒的日子,默默地守望著這座留著佛祖足跡的靈山,自然也只有這樣的靈山,才配享這樣的日子。日子滋潤著靈山的香火,靈山收存著日子的故事,不離不棄,不多不少,佛祖坐了多久,日子就守望了多久。
大像山的四月八,是佛祖誕辰的日子,也是眾生朝佛的日子。2600多年前的這個日子,佛祖釋迦牟尼在北印度的一棵無憂樹下隆重誕生,那一刻天樂鳴空,百鳥翔集,香風(fēng)四散,花雨繽紛,香泉噴發(fā),清洌甘甜,佛祖通體光明,七步蓮花,剎時,天上吐出香泉為佛祖洗浴。這就是浴佛節(jié)的來歷。佛教傳入中國后,這一節(jié)日在國內(nèi)漸漸流行!肚G楚歲時記》云:“四月初八,諸寺各設(shè)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以為彌勒下生之征也。”這是我國佛教史上關(guān)于浴佛節(jié)的最早記載。這一天大像山的僧侶會把甘草茶煮成“香湯”,對釋迦牟尼佛像勻水淋佛,對佛祖進(jìn)行一次洗浴。浴佛即是對佛祖誕辰的紀(jì)念,更有醍醐灌頂,潔凈眾生靈魂,洗滌人心,除去污穢黑暗的寓意。因為佛的誕生,這天一便不同凡響,因為人的膜拜,這一天便香火鼎盛。佛因人的膜拜而佛光璀璨,人因佛的慈悲而人心向善。
四月八的大像山,是佛的大像山,也是人的大像山。這一天是大像山一年中最風(fēng)光、最熱鬧的日子,有春和景明之致,流惠風(fēng)和暢之韻,丁香花含笑,白皮松禪寂,游人如織,香客如云,大佛巍峨,佛光璀璨。這一天所有的山花都開放了,每一枚花瓣,都傳遞著精深的佛理,閃爍著浩瀚的佛法,所有的廟門都打開了,每一尊佛陀,都度化著庸庸的眾生,喚醒著迷途的羔羊。萬千的游人,帶著天南地北的塵土,帶著千差萬別的祈愿,匍匐在大佛的腳下,跪拜于慈悲的佛前。璀璨的佛光,洞穿每一個人的靈魂,繚繞的香煙,凈洗每一位游客的思想。佛號響起,喚醒沉睡的靈魂,木魚傳來,驚醒俗世的塵夢。
四月八廟會,是大像山與佛俱來的習(xí)俗。當(dāng)佛祖沿著絲綢之路,匆匆東進(jìn)之時,四月八,這個對佛教界舉足輕重的日子,與佛祖一起留在了中國,留在了大像山。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個當(dāng)初只為崇佛敬佛的特殊日子,漫漫地滲入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溶入了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四月八大像山廟會,就是這樣一個即有宗教文化,又有世俗文化的文化大廟會。邑人宋云熙先生曾賦《浴佛節(jié)登大像山》一詩,描寫了這一盛況:鄉(xiāng)村四月艷陽天,大像山前斗綺筵。攜酒踏花人浩浩,披襟搖扇腹便便。驚心紫陌張文錦,沸耳黃鶯亂管弦。塵世閑愁千萬斛,一游一豫意超然。每逢四月八,大像山人山人海,香火鼎盛,佛光璀璨,盛況空前,每一條通往圣山的路上,都涌動著朝佛的人流,每一雙尋找靈魂的眼睛,都閃爍著渴望的目光。游春賞景的人,參禪悟道的人,拈香敬佛的人,還愿圓夢的人,求財求子的人,出賣香燭的人,稱骨算命的人,絡(luò)繹不絕,摩肩接踵,人數(shù)最多時,可達(dá)十余萬人,陜西、河南、安徽、四川等十余個省市的商旅游客,咸集此地。山上僧尼煮香湯以浴佛,備素齋以應(yīng)客。永明寺里,香霧繚繞,木魚聲聲,僧尼云集,禮佛參拜,供養(yǎng)時鮮花卉,舉行誦經(jīng)法會。山下紅塵萬丈,熱火朝天,正對著大像山的戲臺上,鑼鼓傳情,高臺教化,天水戲劇名角,以高亢豪邁的秦人之腔,上演一折又一折劇情早已熟悉的秦腔折子戲。戲場周圍,沿途路上,賣吃喝的,擺地攤的,批發(fā)衣服鞋帽的,零售土特產(chǎn)品的,生意紅火,十分熱鬧,魚龍混雜的字畫,真假難辯的古玩,虛虛實實的促銷,以及中看不中用的花卉,琳瑯滿目,應(yīng)有盡有,真應(yīng)了那句“文化搭臺,經(jīng)濟(jì)唱戲”的口號。
四月八的傍晚,一場洗山雨如期而至。這場春雨,從遠(yuǎn)古下到今朝,從今朝下到未來,它淋濕過古人,也淋濕了今人,也必將淋濕來者,它洗凈了山上的紅塵,也洗凈了紅塵的浮躁,它讓智者生長智慧,也讓愚者暢開心懷。春雨過后,大像山又恢復(fù)了往日的潔凈與清新,慈悲與莊嚴(yán),它依然以一種佛的姿態(tài),等待有緣人的到來,等待下一個四月八的到來。
悠悠大像山,千古四月八。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zhuǎn)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