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716820.jpg)
四月的甘谷生機勃勃,走進位于安遠鎮的隴上椒辣椒集約化育苗示范基地,一個個大棚里綠油油的辣椒苗映入眼簾,工人們正忙著給幼苗除草、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一株株幼苗長勢喜人、靜待移栽,為今年辣椒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732964.jpg)
隴上椒育苗基地為周邊群眾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農忙時節每天約有上百人務工,其中有10人長期負責基地的日常維護。“近幾年我都在育苗基地干活,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沒有想到我這一把年紀了,居然還能在家門口掙錢了。”家住附近河灣村的張大媽一邊拔除辣椒苗里的雜草一邊笑著說。
![](/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752619.jpg)
“我們建成全鋼構無立柱標準化育苗大棚46座,占地15000㎡,年可產“七寸紅”等優質種苗1200萬株,帶動沿線13村群眾種植辣椒4600畝,畝均年收益5000元以上。”育苗基地一名管理人員介紹到,目前辣椒苗的長勢良好,預計在5月中旬就能夠順利移栽。
![](/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805203.jpg)
辣椒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育苗、移栽、管護、采收各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產業的發展也為群眾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
![](/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817965.jpg)
那邊育苗一派繁忙,這邊覆膜熱火朝天。在安遠鎮西城村辣椒標準化種植基地,農機轟鳴自動覆膜,工人緊隨其后覆土,一行行地膜在陽光下熠熠發光……記者注意到,在農機覆膜過程中,連帶覆蓋了一根黑色管子。“這是水肥一體化智能滴灌系統中的一個環節,等到辣椒苗木栽植后,我們根據水肥實時監測數據,隨時會進行施肥澆水作業,手機上就可以操作,既科學又方便。”基地負責人楊軍介紹,我們將嚴格按照甘谷辣椒綠色食品生產規程,對選種、育苗、施肥、滴灌等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種植,對種植全流程數字化控制和線上質量監管,保證辣椒品質有機無公害、綠色環保、健康安全。
![](/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831600.jpg)
“我們搶抓創建甘谷辣椒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機遇,在西城區高質量推進建設500畝辣椒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實現種植標準化、水肥一體化、智能管控化、營銷品牌化的創建目標。”安遠鎮黨委書記汪建全說,我們采取“土地銀行”入股的形式,動員126戶農戶將分散的500畝土地入股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打破地塊界限,統一經營管理。預計平均畝產鮮椒4000—5000斤、產值6000—7500元,所得收入按股分紅,農戶占純收入股份的80%,村集體與龍頭企業各占10%,戶均1.2萬元,村集體增加收入12萬元以上。同時,帶動周邊農戶分散種植辣椒面積1000畝以上,形成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示范效應,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農村富裕振興。
![](/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855888.jpg)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重要的是找好發展著力點,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產業興旺的路子。近年來,甘谷縣按照“科學布局建基地、標準生產保品質、龍頭帶動延鏈條、品牌打造增效益”發展思路,著力加強政策扶持引導,穩步擴大種植規模,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條,強化宣傳推介,擦亮金字招牌,形成“拳頭”產品和品牌效益,使甘谷辣椒真正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920928.jpg)
![](/Files262/BeyondPic/2023-4/22/20230420092930437.jpg)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