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縣“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甘谷縣水務局以水利“四抓一打通”為抓手,全面落實“四個扎實”,堅持不懈提能力、持之以恒轉作風、全力以赴抓落實、一心一意謀發展,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永不懈怠的斗爭精神,全力推動全縣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抓實推進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始終堅持把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和“民生一號工程”,持續補短板、強弱項,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水利支撐保障。一是強化常態化監測。把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底線性任務,持續監測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狀況和農村居民飲水狀況,鞏固好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成果。二是加強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甘谷縣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修訂實施,積極推動東北及六峰備用水源工程啟動運營,完成2023-2025年《甘谷縣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和《甘谷縣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的編制上報,成功創建省級四星級水廠2處,推動農村供水工程長久發揮效益。三是扎實推進農村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建設。積極爭取項目建設資金,加快2023年農村人飲項目初步設計報告編制、招投標前期準備工作建設。四是強化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維護。嚴格落實24小時供水值班值守,加強供水管理分站管理和供水管道巡查維修,全面完成春修春檢專項行動,加強水源地巡查管護和水質監測規范化管理,不斷提高供水服務質量。五是認真抓好各類交辦及群眾反映問題的整改落實。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采取清單式管理,建立問題清單,掛牌銷號,及時完成整改。今年以來,累計召開供水工作會議9次,巡查供水管網89次,受理群眾反映問題23個,維修各類供水管網問題42處,開展水質檢測171次,完成水質檢測報告171份。六是扎實推進白龍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項目區移民安置實物調查、公示、確認和《水污染規劃》修訂并上報調查初步成果,積極爭取在白龍江引水工程總干線和天水一干線增設分水口2座、設置200萬m3備用水庫1座。
抓實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緊緊圍繞建成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河湖,堅持以強監管為抓手,推進河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一是強化河長盡職履責。督促各級河長按規定頻次與要求對責任河流開展日常巡查,今年以來,各級河長巡河APP數據上傳達到100%以上,累計巡河6147次,其中:縣級河長4次、鄉級河長956次、村級河長5187次。二是持續深入“清四亂”專項行動。扎實開展河湖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專項行動,累計整治河湖“四亂”問題4項,打撈漂浮垃圾12立方米,清理建筑垃圾25噸,騰出占用岸線長度0.16公里,推進河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三是嚴格河湖長制年終考核驗收標準。制定《甘谷縣2022年度河湖長制考核工作方案》,集中利用一周時間,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聽取匯報等方式,完成對15個鄉鎮2022年度河湖長制工作進行年度考核。四是嚴格河道采砂監管。加大河道巡查頻次和力度,嚴肅依法查處水事違法案件,累計巡查67車次,出動執法人員190人次,巡查河道長度2200余公里,勸阻取砂群眾5人次,平整河道0.07公里,組織召開河道管理工作會議和水行政執法培訓會3次、涉河涉水建設項目告誡會1次,與司法機關評析案卷2次,查處違法案件1起,罰款55740元,不斷推進河道管理常態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抓實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嚴守水資源“三條紅線”,嚴格落實“四項制度”,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一是嚴格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評分標準。健全完善各類資料,完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省級考核天水市現場核查組甘谷縣考核工作和全省第二批水行政執法創建培育示范單位創建考核驗收工作。二是加強水量統一分配調度。完成全縣2023年用水總量控制分配,完成2023年取水口監測計量體系項目的方案編制評審以及招標,水資源量調查分析報告的編制委托,節水型社會達標創建方案的編制招標。三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深入開展節約用水工作,制定印發《甘谷縣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施方案》,扎實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四是強化取用水監督管理。加大全縣取水許可監督檢查和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加強取水許可審批,嚴格按照水資源論證報告和行業用水定額對取水申請進行審批,建立取水許可電子臺賬,頒發、換發取水許可證4本。
抓實推進水旱災害防御措施落實。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認識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早抓細抓實各項水旱災害防御措施落實。一是嚴格履行水旱災害防御責任。及時組織召開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會議部署,制定印發《2023年水旱災害防御工作計劃》,全面安排部署汛前隱患排查整治、水庫安全度汛、山洪災害防御、超標洪水防御、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等水旱災害防御重點工作,守住水旱災害防御底線。二是強化責任落實。積極主動對接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及時更新公示水旱災害防御責任人信息,其中縣級20人,鄉鎮45人,村級405人,自動雨量站點管護人員39人,全面保障汛期信息傳遞暢通。三是優化站網布局。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全面分析已建雨水情監測站網布局合理性,結合近年來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實際,優化調整監測站網布局,搬遷自動雨量站21個,完成站點信息更新錄入、設備安全防護措施和警示標語噴繪。四是提升監測能力。依托現有縣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維護單位,積極與省水利廳防御處、省級平臺支持單位、市防治中心技術人員加強聯系,積極對接,順利完成與省級平臺的對接,實現了一站多發功能,保證38個自動雨量、1個水位監測站上線率達到100%,進一步提升水情信息接收處置功能。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