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3/30/20230330102359477.jpg)
眼下正是種植中藥材的黃金時期,甘谷縣各鄉鎮搶抓農時,加緊種植,科學利用轄區內土地,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鄉村振興路上飄滿濃濃“藥”香。
禮辛鎮地處甘谷縣北部山區,該區域平均海拔1900米,氣候溫涼,給中藥材種植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眼下,在禮辛鎮馮山、賈山、水泉灣等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們搶抓農時,正在忙著栽種中藥材,施肥、翻土、下種、填土整個種植過程有條不紊。禮辛鎮公共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陳金鳳說,我們禮辛這南山片區是耕地面積是8448畝,其中4000畝是中藥材,一半以上是農戶自種。
![](/Files262/BeyondPic/2023-3/30/20230330102440228.jpg)
除了當地的農戶自種,禮辛鎮合作社的大面積中藥材種植也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在甘谷縣邦杰林豐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中藥材種植現場,隨著種植機械來回穿梭,數10名工人熟練的將黃芩種子下種,翻土、下種、填土一氣呵成,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
甘谷縣邦杰林豐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賈俊標說,我們合作社今年種了1000多畝中藥材,主要是種是黃芪、黃芩、黨參、冬花、板藍根。我們今天種植的是黃芪。現在已經種了三分之一了,再有二十多天、不到一個月就種完了。
![](/Files262/BeyondPic/2023-3/30/20230330102411900.jpg)
合作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黃芪的市場價在三塊到三塊五之間,他每畝的收益大概在2500元左右。今年,禮辛鎮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以保障農民穩定就業和增收致富為核心,因地制宜大力培育中藥材產業,打造北部山區、南部馮山片區、西南部倪山片區中藥材種植基地,以農戶自種加合作社的形式,種植黨參、黃芪、黃芩、柴胡等各類中藥材10000畝以上,年產值凈收入達到1500萬元。
![](/Files262/BeyondPic/2023-3/30/20230330102602194.jpg)
禮辛鎮鎮長劉見斌說,下一步,禮辛鎮將把“三抓三促”行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縣委工作部署的核心載體,聚焦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突出糧食生產、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以奮進姿態、堅決態度、嚴實作風,推進“三抓三促”行動走深走實、取得實效。
![](/Files262/BeyondPic/2023-3/30/20230330102531908.jpg)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