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是甘肅省天水市下轄縣,甘谷古稱“冀”,建縣已2700多年,有“華夏第一縣”之稱,歷史文化悠久,自然資源豐富。甘谷縣有哪些隴上名產呢?
1.甘谷辣椒
辣椒是甘谷最著名的特產,甘谷辣椒以磐安線椒為主,被美國專家列入全世界130多個辣椒品種的前十名,由此受到國際市場青睞,出口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甘谷也成為全國辣椒生產基地之一。甘谷辣椒至少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明末清初時期已作為宮廷貢品而享譽隴上。甘谷辣椒色紅,角長,肉質肥厚,辣度適中,美味可口。
2.甘谷大蔥
甘谷大蔥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距今已有上百年種植歷史。甘谷大蔥在1987年就形成了一定的種植規模,1992年大規模種植,特選大蔥、鐵稈王等優良品種引進,經本地改造、選種,成為高產品種,形成了以新興鎮雒家村為主的大蔥種植基地,產量非常大。甘谷大蔥蔥白長﹑產量高﹑甘甜多汁、辣度適中、品質上佳。
3.甘谷花椒
甘谷縣花椒主產區在渭河以南的六峰鎮、白家灣鄉、武家河鄉等地,其他鄉鎮也有小面積種植。種植面積達20萬畝,甘谷花椒鮮香麻辣,味道正,顏色鮮,是做飯必不可少的輔料。
4.禮辛黑梨
禮辛黑梨是甘谷縣禮辛鎮的招牌特產,黑梨在秋分前后采摘,將其放在背風陰涼處存放3個月,果肉自內而外軟化,顏色由紅變黑,凍成了冰球,食用時用冷水化開,口感細膩、清涼,有潤喉消火和解酒的功效。因此,一直深受當地消費者的青睞。
5.甘谷酥圈圈
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澤金黃、香酥脆綿、油而不膩、耐存久放之長處。甘谷酥圈圈狀如圓環,厚3厘米左右,外圓直徑12厘米左右,內圓直徑8厘米左右,底色淡黃。其制作工藝、用料十分考究,烤時掌握時間與火色,不焦不黏,熟透為止。
6.甘谷刺繡
甘谷刺繡在中國有兩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刺繡是甘谷的傳統工藝制品,甘谷刺繡吸取了蘇、湘、蜀繡的繡法,結合當地的民俗風情,其繡品圖案形式多樣,非常美觀。
7.甘谷麻鞋
甘谷的麻制品生產,民國時達到極盛。麻鞋是主要產品之一,用純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關編織用具,以傳統手工工藝制成。制作時,先將大青麻編成辮,然后將麻辮置于平案,立辮狀盤鞋底,盤成麻絲緊密的“千層底”,再用麻繩穿緊左右,固定鞋底;最后用編織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鞋耳、鼻梁,組合時用木楦把鞋撐起來,幫梁、鞋耳、鼻梁貫穿耐力麻繩,鞋即成。式樣有單邊繩網的偏幫子與牛鼻梁,有以繩網代替鼻梁形成圓口禿頂的齊幫底、一只船,還有三根弦、布包邊等。色彩除天然的白色外,還有染色的紅、黃、黑諸色,集實用與觀賞價值于一體。
8.甘谷涼粉
甘谷人的風味小食,既能充饑,也可佐餐。《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時已有“細索涼粉”面市。甘谷涼粉品種繁多,制作考究,風味各異,白涼粉用豌豆制成,黑涼粉或褐涼粉用蕎麥制成,黃涼粉用扁豆、黃豆、蠶豆等制成,洋芋涼粉用洋芋淀粉精制而成。在縣內,洋芋、蕎麥涼粉最常見。白涼粉晶瑩透明,食時,于手內切成一寸見方的大丁,有的還用旋子旋成面條狀。甘谷涼粉調料講究,有芥末、醬油、醋、芝麻醬、油潑辣子,有些人還喜歡加點味精和花椒面,拌少許香菜、胡蘿卜絲或嫩芹菜,看起來白紅帶油亮,吃起來咸、酸、香、辣、鮮五味俱全。
(來源:甘肅日報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