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1/16/20221024031952456.jpg)
近年來,甘谷縣安遠鎮搶抓政策機遇,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統攬,以夯基補短和產業升級為主線,以規劃建設“一城三園”為目標,按照“山區栽果椒、沿川開發現代高效設施農業、中心鎮區提質擴容”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生態優美、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統籌發展之路,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鄉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逐步繪就了業興、村美、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Files262/BeyondPic/2023-1/16/20220607034950993.jpg)
創新驅動,打造產業發展“強引擎”。安遠鎮堅持在穩定面積上挖潛力,在科技興農上找出路,在政策扶持上出實招,緊盯打造特色產業創新示范鎮目標,立足把散渡河沿線打造成設施農業示范帶的布局定位,按照“龍頭引領、產業聚集、聯農帶農、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引進種植大戶、龍頭企業建成了一批“錯峰頭”“好中優”“特別特”“獨一份”特色優勢產業。
![](/Files262/BeyondPic/2023-1/16/20221022095748304.jpg)
扎實推進撂荒地整治,采取五個一批(動員群眾復耕一批、委托村集體托管一批、聯系親友代種一批、利用項目整治一批、引進社會主體流轉一批)方式,集中連片治理了蔣山、南城流域,史川、王臺流域,甘通公路和產業帶沿線三大區域撂荒地2000多畝,帶動全鎮完成撂荒地復耕復種3000多畝。
著力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打造了蔣山流域,陽賽、李家堡流域冬小麥覆土穴播示范區域兩個;完成北城流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00多畝,陰坡流域引進新品種馬鈴薯示范點800畝。大力推進農業科技示范應用,積極爭取實施現代農業科技項目4個,為反季節櫻桃、蜜桃、食用菌、葡萄基地配套智能化設備,提高基地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益。
![](/Files262/BeyondPic/2023-1/16/20221027093439278.jpg)
積極爭取特色產業獎補資金,多渠道爭取各類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擴大投資規模。鼓勵支持400畝露天櫻桃搭建三防棚,錯峰上市,增加效益;爭取東西部幫扶資金新建食用菌基地一處,利用財政銜接資金完成線辣椒種植3600畝、萬壽菊1000畝。
積極構建聯農帶農機制,統籌各類產業扶持資金,動員群眾通過資金、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產業發展,真正實現了把資金整合在產業鏈上,把群眾引導在產業鏈上,把能人聚集在產業鏈上,促進了產業穩步發展,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有力推動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Files262/BeyondPic/2023-1/16/20221110091648605.jpg)
精準發力,提升鄉村治理“優效能”。安遠鎮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抓手,堅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不斷夯實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最小細胞,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以黨建引領為中心,推行“黨建+基層治理”模式,深化“全科網格”建設,實現了“黨建網”與“綜治網”等網格的多網合一。
緊緊圍繞抓黨建、促統籌、優服務,把黨支部建在居民小區,黨小組落在樓棟院落,黨員作用發揮在單元網格,做到民心在基層聚集、資源在基層整合、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Files262/BeyondPic/2023-1/16/20221024032020931.jpg)
利用網格優化服務,全鎮建立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10個,三級網格37個,明確網格管理和工作人員職責,把“組織建立在網格中、干部服務在網格中、工作開展在網格中、矛盾化解在網格中”,形成了“網中有格、按格定崗、人在格中、事在網中”的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新格局,同時,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省級文明縣創建、“反電詐”“反邪教”“禁毒宣傳”等工作,調動群眾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徹底打通了全鎮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健全德治體系,修訂完善符合每村實際、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讓群眾廣泛參與到村規民約的宣傳、落實、監督中。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作用,用身邊人講身邊事,以“村規”彰顯“新風”,以“鄉音”傳遞“新聲”,引導群眾明是非、辨善惡、守誠信、知榮辱。
![](/Files262/BeyondPic/2023-1/16/20221031114339790.jpg)
久久為功,推進鄉村建設“增效力”。安遠鎮圍繞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鎮目標,按照“一年示范,兩年提升,三年精品”的思路,突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規劃引領,由點及線、由線擴面、縱深推進、整體提升。今年共打造王馬、鞏川、西城、董川、南城、厚家坪6個鄉村建設示范村。
立足基礎條件選點布局,緊緊圍繞交通要道和產業沿線,綜合考慮村莊基礎條件,確定甘通路、安禮路沿線的王馬深溝組、鞏川三林河組、南城那坡組、西城二組、董川大路畔等沿線村組為今年的鄉村建設示范點,以點帶面,打造鄉村建設示范片帶。
![](/Files262/BeyondPic/2023-1/16/20221214035910849.jpg)
發動群眾全程參與,落實鄉村建設“為群眾而建”要求,村莊規劃廣泛征求群眾特別是鄉賢意見,建設過程當中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后續管護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使村莊建設符合當地實際,契合群眾意愿,有效調動群眾參與熱情,降低了建設成本,做到共建共管共享,持久發揮效益。
突出拆危治亂提升整體面貌,堅持把拆違治亂作為提升村莊面貌的關鍵一環,組織專班力量,重點對三堆、殘垣斷壁、破敗溝渠進行清理拆除,特別是全部拆除了鎮區四村多年形成的私搭亂建房屋。四是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充分考慮排污管網,停車位等基礎設施,對可利用空心房、閑置空地,因地制宜建設農家書屋、溫暖關愛活動室、文化廣場等,拓展群眾文體休閑活動空間。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