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甘谷縣禮辛鎮堅持黨建引領,立足地域優勢,確定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定位,堅持以產業振興為基礎,錨定“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發展中藥材產業,開出鄉村振興“新良方”。
黨建引領促發展,培育壯大富民產業。禮辛鎮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融入產業發展中,將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統籌融合區域資源,按照“調結構、育龍頭、建基地、帶農戶”的產業發展思路,不斷擴大黨參、黃芩、黃芪等道地中藥材種植規模,著力把中藥材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全鎮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產業,在中藥材育苗、種植技術改進、精深加工突破、銷售渠道拓寬等方面持續發力。目前已在全鎮南北兩山建起千畝以上的中藥材種植基地4個,為當地村民開出了“千金方”,增添了一條鄉村振興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支部牽頭示范,充分發揮示范帶動。該鎮堅持以天水市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三年倍增行動為契機,創新產業發展方式,黨支部牽頭動員群眾流轉土地,實行借種包收模式把種子借給農戶,采取訂單式種植,簽訂保底回收合同,有效解決了農戶“種什么”的問題和“種出來賣給誰”的后顧之憂,通過土地流轉和撂荒地整治,推廣藥材標準化種植、機械化栽植、規范化管理,實現了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注重道地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實施科學種養,在馮山村中藥材種植基地建成了以黨參、黃芪、黃芩、甘草、銀柴胡、大黃、土貝母、牛蒡子等20多種中藥材為主的試驗田20畝,通過種源區引種培育、試驗區篩選、示范區標準化種植,基本建成本區域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基地和種源追溯體系,改善了農民種植低產作物的習慣,優化了產業結構,有力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轉變。
延長產業鏈條,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禮辛鎮堅持以中藥材的經濟價值提升為目標,全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流程再造打造全產業鏈條上持續發力,先后引進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建成中藥材加工廠2家,初步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布局。在育苗種植環節,由村集體提供流轉服務,通過流轉土地形成規模種植,農戶以土地、技術、勞務等方式入股參與分紅,合作社發揮規模和資金優勢,為種植基地提供全過程管理和定制化服務,邀請省市中藥材專家學者和縣農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向群眾推廣中藥材地膜覆蓋遮陰育苗技術,黨參黃芪露頭覆蓋栽培技術,指導農戶整地起壟、施肥育苗、模式選擇、栽培管理,實現了種植集約化。在加工銷售環節,組織合作社和農戶進行集中采挖,機械化回收,由合作社負責統一對接市場,對農戶種植的中藥材應收盡收,對原有中藥材在種苗培育、生產、物流、銷售基礎上增加倉儲、烘干加工、服務等各環節,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實現了產業向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
截至目前,禮辛鎮在南山兩山11個村高海拔區域種植黃芩、黃芪、黨參等中藥材10000畝以上,農戶自種4000畝。其中黃芪2800余畝、黃芩2600余畝、黨參3100余畝,其他中藥材1600畝,年產量達2000噸。中藥材種植惠及11村1600余戶,戶均增收1.4萬元,年吸納周邊群眾務工500余人,為助推鄉村振興特別是產業振興發揮了重要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