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2-12/28/20221226045129546.jpg)
12月26日,政協甘谷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委員協商議政發言大會上,來自各界別的10位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議政發言,建言獻策。
![](/Files262/BeyondPic/2022-12/28/20221226075521886.jpg)
加快推進數字賦能行動 打造工業經濟發展格局
縣政協委員 包旭正
近年來,我縣以實施數字賦能為抓手,堅持“工業強縣”發展戰略不動搖,加快推進數字賦能行動,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著力塑造工業經濟發展新優勢,實現工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增強甘谷工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工業經濟實現兩位數增長,但目前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數字化發展質量不高。缺乏對數字化核心技術的掌握,導致政府數字化平臺整合不夠、信息共享較差,容易造成基層治理場景碎片化。二是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完善。與大中城市相比,縣域5G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建設進度均較為緩慢,且城區與鄉村分布不均衡,存在網絡帶寬不足、傳輸速度慢等問題,難以滿足縣域工業日益提高的數字化發展需求。三是企業數字化改造積極性不高。縣域內大多數工業企業的設備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水平較低,需要通過加裝傳感器、通信模塊、控制部件等實現設備聯網和數據聯接,導致改造難度大、成本高。在信息化軟件應用方面,因我縣中小企業居多,大部分軟件和信息服務公司的產品價格對企業而言普遍較高,在收益不明確的情況下,先投入巨大資金承擔改造費用,是許多企業想要改造卻遲遲不改的重要原因,且后續投資還需要支付信息化規劃設計費用、咨詢費、項目實施費、后期系統維護費等大量費用,導致企業猶豫不決。四是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深度不夠。目前,我縣一些企業僅在企業銷售系統完成互聯網應用,PDM(產品數據管理)、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MES(制造執行)、WMS(倉庫倉儲管理)等關鍵性互聯網應用沒有實施到位,未能真正意義上達到智能工廠水平,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深度不夠。
為此建議:
一要持續優化網絡布局,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繼續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纖網絡建設力度,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統籌布局綠色智能數據與計算設施建設。
二要面向工業應用需求,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拓展工業大數據應用場景,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構建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
三要強化業務指導,加快兩化融合。加強對企業兩化融合、三化改造等相關工作的指導,加快推進數字賦能行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行動,積極培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等平臺,進一步加快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塑造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四要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應用成本。建立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專屬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現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探索建立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教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引導中小企業“借網”加快轉型。工信等部門牽頭打通數字化轉型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與中小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供需渠道,以“團購”形式降低單個企業軟硬件采購成本,提升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的積極性。
五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數字經濟”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世界范圍內,“數字經濟”早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線。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為企業提供新的經濟發展空間;能推動企業產品轉型升級,全面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工信部門必須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數字賦能行動,提升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引導企業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發展提供數字賦能,打造工業經濟發展格局。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