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政協甘谷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委員協商議政發言大會上,來自各界別的10位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議政發言,建言獻策。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縣政協委員 丁宇鴻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推動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重心下移,通過夯實服務體系基礎和提升服務能力,全縣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邁上了新臺階,取得了新成就。但與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比,我縣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還存在黨建引領社區服務深度融合不充分,養老、助殘、關愛婦女兒童、文體活動、科普宣傳等基礎設施欠賬大,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服務機制不健全、社區服務供給能力不均衡不充分、智慧社區建設比較滯后和社區服務專業化人才不足等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視,出措施促落實。
為此建議:
一要進一步健全黨建引領工作機制。突出黨的領導功能,進一步完善社區黨組織引領,社區居委會主導,社區居民為主體,群團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和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社區服務的機制,扎實做好服務群眾、教育群眾、凝聚人心工作,組織引領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全面落實“為群眾辦實事”服務工作機制,推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為群眾開展服務。健全完善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議事協調機制,廣泛開展議事協商,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推動社區和諧穩定,增進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要進一步完善多方參與社區服務格局。通過優化社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功能布局,進一步強化政府保障主體地位,促進社區服務資源的高效配置和有效輻射面;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內生動力,健全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激勵機制,支持群團組織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組織實施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推動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聯動”,積極開展服務群眾項目。統籌利用各類資源,支持引導駐社區單位向居民開放停車場地、文化體育設施、會議活動場地等資源。
三要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有效供給。強化為民服務功能,進一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社區下沉,聚焦服務供給保障,不斷提升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保障能力和兜底服務能力,做好對困難群體、特殊人群的關愛照護,重點強化社區養老、托育、助殘服務供給,推動社區與居家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強化便民服務功能,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快推進社區生活服務便利化,優化社區網絡、燃氣、電力等便民服務功能和日常生活性服務網點,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托育、養老等服務業態,建立健全業主和物業企業雙向選擇機制,指導和監督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強化安民服務功能,健全完善聯防聯治機制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充分發揮治安聯防員、樓棟長等群防群治力量,織密筑牢社區治安防控網,完善社區應急工作預案,不斷提升社區平安建設能力水平。強化社區關愛服務,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社區戒毒人員的社區關懷幫扶,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為遭受家庭暴力的居民提供應急庇護救助服務,加強社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能力建設。強化社區志愿服務,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立社會工作室,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為重點建立面向社區居民開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提升志愿服務能力和專業服務水平。
四要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效能。持續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統籌利用各類資源增設社區服務設施,推動建設集公共服務、便民服務、休閑娛樂服務等一體化的社區綜合服務體,推動社區設施無障礙建設和適老化、適兒化改造,推行開放式辦公,精簡整合辦公空間,增加居民活動區域面積,合理設置群眾舉辦紅白喜事等活動的公共場所,統籌考慮布局公益性安葬服務設施建設,推進新建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要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所有新建住宅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中涉及社區公共服務的設施與建設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竣工驗收和投用。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和“一窗式”辦理,實現便民服務和政務代辦服務社區全覆蓋。要鼓勵引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事項,廣泛參與社區服務;要引導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社區服務,增強自治能力,提高自我服務水平。
五要進一步加快信息化智慧社區建設。組織實施智慧社區建設,不斷提高數字化政務服務效能,充分發揮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作用,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社區延伸覆蓋,提高智慧社區為民服務效率,發揮社區信息為民服務實效。依托建設智慧社區建設項目,開發社區養老、家政、衛生、托育、協商議事、政務服務辦理等網上服務項目,推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發展實時監測、智能預警、應急救援救護和關愛服務等社區惠民服務應用,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格局,促進數字社區服務圈和智慧家庭建設,逐步構建服務便捷、管理精細、設施智能、環境安全的智慧社區。
六要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按照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達到20人以上的標準,綜合考慮服務居民數量等因素,采取選派、聘用、招考等方式,選優配強社區“兩委”班子,不斷充實具有公共管理能力、醫療救助和關愛服務技能、科教文體專長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社區自治組織成員為骨干,社區專職工作者為支撐,其他人員和社區志愿者為補充的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立完善崗位薪酬制度和動態調整機制,全面落實基本醫療、生育、工傷保險、失業、基本養老等政策。健全完善社區服務人才培訓制度,用好現有培訓基地和在線培訓平臺,加強社區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服務。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