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政協甘谷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委員協商議政發言大會上,來自各界別的10位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議政發言,建言獻策。
推進高中教育均衡發展 優化全縣高中教育格局縣政協委員
申曉菁
我縣是教育大縣,經過多年持續健康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發展不均衡,特別是公辦民辦高中發展格局需要進一步優化等。主要表現為:一是由于教育評價指標單一,影響了民辦高中的積極性。長期以來,我們在評價高中教育成果時集中在高考過線率上,而對于優質大專、高等職業院校錄取情況缺乏分析,對于體育藝術、傳媒空乘、公安軍事等特種高校輸送情況也少有評價,在教育體系內和學生家長中造成了唯高考過線、唯文化課成績論等固有思維,認為高考過線率低就是差校,就是培養不成功,就是教育管理失敗,極大地影響了對高中學校(特別是民辦高中、職高)辦學成果評價的全面性和公平性,也挫傷了非重點高中的發展內動力,甚至在校學生家長自我評價低、榮譽感低、歸屬感低,也給教育管理帶來了較大困擾。二是對各類高中的發展定位不清晰、不明確。教育資源配置、扶持以及招生指標要么向重點學校堆砌,要么簡單均攤,造成了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對高中學校互補均衡、特色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比如盡管提出了發展文科、術科,但在招生指標分配、師資扶持等方面并未明顯區別,沒有形成定向培養、重點突破文科生、藝術體育生、職業生、傳媒空乘、軍事公安等的專類學校,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培養資源、發展優勢,難以見到針對性的發展成果。三是對中學生學業生涯指導宣傳不夠。特別是對學生家長的教育不夠,在中考報名錄取中造成學生和家長對自我發展定位不準,不符合實際,盲目攀比,目標虛榮。很多家長認為不去重點高中就是沒前途、沒面子。這也是造成我縣串校借讀風氣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四是高中學生人籍分離、借讀問題嚴重。近年來,我縣民辦高中每年高一新生入校后,有60%以上學生以各種理由請長假離開原校,前往重點公辦高中借讀,公辦的非重點學校也有不少前往重點學校借讀。我縣串校借讀問題日益嚴重,多次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嚴厲批評。借讀大幅增加了學生家庭不必要的教育成本,嚴重影響了百姓對教育公平、效益的評價。一部分借讀生在重點高中根本無法跟上學習進度,課堂上睡覺,違紀、厭學輟學問題也時有發生;相當一部分借讀學生借讀后成績沒有提高也未能考上大學,對于厭學失學的借讀生,家長更是人財兩空,后悔不已;而借讀生原學校無法掌握學生學習守紀等成長情況,無法組織新高考所要求的綜合素質評價,前往借讀的學校又沒有管理借讀生的學籍和信息系統,無法實施系統化、數據化、全程化的檔案管理,存在非常大的管理失控,一旦發生問題,后果不堪設想;結果是重點高中浪費了教學資源,其他高中流失了培養苗子,而學生失去了符合實際的培養機會,影響了全縣高中教育健康發展。
為此建議:
一要做好頂層設計。依據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新高考改革過程性評價、綜合素質培養選拔以及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優化全縣高中互補均衡發展的格局,明確各個高中的目標區隔和特色發展方向,完善綜合性、過程性、全面性辦學成果評價體系。從根本上調動各類高中發展積極性,避免同質競爭、浪費資源的問題。
二要合理配置資源。如招生計劃的戰略目標性、明確指向性分配,系統的師資扶持、經費扶持、培訓、職業發展支撐等。規劃哪些高中培養高精尖人才,哪些培養優質的專科人才,哪些培養特殊專項人才,哪些培養優秀的高等職業人才,明確各自發展方向,突出不同的辦學特色,為各高中分類突破、特色發展打牢基礎,互補均衡,優化整體發展格局。
三要下大力解決串校借讀問題。從全縣層面加大對中學生生涯規劃的指導,加強對借讀生學業困境、違紀流失等問題的跟蹤調研分析,用大數據、實際案例宣傳借讀的危害性,疏堵結合。要明確責任,形成合理的申報、審批、學籍管理機制等,防厭學流失、防失管失控。要跟據新高考改革所要求的綜合素質過程性評價體系,制定評價細則要求,從根本上遏制串校借讀、評價缺失、影響學業甚至無法高考升學的風險。
四要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學業生涯指導和宣傳。從初中開始就開設生涯規劃、中考志愿課程或輔導,開設家長輔導講座,充分利用中考招生等時機,大力宣傳各高中辦學特色、成果,組織家校見面會、雙向選擇報名會等。科學跟蹤高中畢業生后續發展成才情況,大力宣揚各個學校、不同方向的成才成功案例,真正促成學生符合實際、規劃清晰、全面發展、多向成才。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