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東西部協作以來,甘谷縣安遠鎮認真落實與天津市東麗區結對幫扶各項措施,注重取長補短,不斷深化幫扶交流,積極推動特色產業領域協作發展。2022年,安遠鎮大城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瞄準天津資本、技術、管理等諸多優勢,借助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資金300多萬元,新建占地40畝食用菌大棚20座,種植紅松茸大棚12座,創新種植木耳、榆黃菇、平菇、香菇等,為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發展,增加群眾收入,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挖潛力,創新發展模式。大城村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抓手,按照“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利用東西部協作項目的帶動,配套完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產業園區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合作社負責經營管理,前三年按每年不低于30萬元為村集體分紅,實現黨支部、村集體與合作社的多方共贏。
示范驅動,創新種植模式。在成功種植香菇、羊肚菌的基礎上,大城村依托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項目,繼續擴大食用菌種植,創新試種紅松茸、榆黃菇、木耳等營養價值高、市場銷量好的新優品種,逐步將安遠鎮大城村發展成為在食用菌領域,從菌種培育——出菇管理——新品種的示范推廣——特色品牌銷售的全產鏈發展的高標準、高規格的優質高產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同時,加大種植技術培訓,不斷提高食用菌種植管理水平,形成“一戶帶多戶、一村帶一鎮、一鎮帶一業”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機制推動,實現聯農帶農。大城村圍繞東西部協作“百村振興計劃”等結對幫扶項目的實施,堅持合作社示范引領,積極探索制定《大城村“一村一品”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合作社帶動周邊易地搬遷點脫貧戶、監測戶成立產業發展服務小組,對食用菌種植、管護、收購和加工等環節進行監督和服務,小組成員每人每天務工收入80元以上,有效增加了經濟收入。同時,由合作社根據當年產業發展實際,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按股分紅,讓群眾共享集體收益紅利,帶領群眾致富增收。今年以來,安遠鎮先后向天津等地培育銷售菌棒150多萬棒,除去成本,菌棒銷售凈賺100多萬元,食用菌種植切實成為大城村村民增加收入的“致富傘”。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