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磐安鎮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徑,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則,落實“五個堅持”舉措,不斷探索創新,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營造安定有序、充滿活力的社會發展環境。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筑牢基層治理根基。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依托智慧黨建云平臺,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化“黨建+社會治理”有效途徑和載體,扎實開展“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和完善社會治理能力,把黨的力量和主張傳遞到“神經末梢”“最后一公里”。
二是堅持自治為基,激發基層治理活力。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體系,大力推進城鄉社區創新實驗區工作,全鎮53個行政村(社區)不斷健全村級議事決策機制,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黨務村務公開等制度,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黨員干部為示范,通過“三會一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綜治中心、政協議事協商、“黨員幫扶困難群眾”等多種形式引導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同心共向參與鄉村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同時創新網格機制,實行四級網格化管理方式,全鎮53個村(社區)共有網格員322名,對疫情防控、地質災害點、防汛防洪、社會治安等實時監控,做到“網中有格、格中有人,責在格上定、事在網中辦”和“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推動社會管理由粗放到精細、由被動到主動、由分散到集中、由局部到全面的轉變,促進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統籌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實現黨的領導更加鞏固、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治理事項一網覆蓋、社會參與度明顯提高,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三是堅持法治為綱,強化基層治理保障。扎實做好法治宣傳教育,采取、鎮村干部一對一入戶宣傳等形式,及時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積極引導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發放法律資料20000余份,圍繞群眾關心關切的婚姻家庭、勞資糾紛、防電信詐騙、掃黑除惡等法律問題,組織法律志愿服務隊開展普法宣傳20余次,調解矛盾糾紛90余起,增強了群眾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律意識,營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同時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職能,加強村級事務監督,促進村干部規范行使小微權力,進一步提升了村干部依法治村的能力,為建設共治共享的和諧鄉村注入了法治力量。
四是堅持“德治”教化,提升基層善治水平。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機關、進農村、進校園。組建招募志愿服務隊54支,開展各類政策理論宣講80余次。培育村民共建理念,將人居環境整治、民風建設、平安建設等內容融入村規民約,積極鼓勵群眾共同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移風易俗等活動,引導群眾弘揚文明新風,破除陳規陋習,不斷提高德治水平,推動形成文明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
五是堅持服務惠民,彰顯基層治理溫度。大力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建立了科級領導包抓機制,定期入戶走訪,全面細致排查家庭矛盾、集資融資、勞動社保、征地拆遷、涉法涉訴、邊界糾紛、教育等領域矛盾突出問題,充分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聽取群眾反映的困難和需求,及時收集整理對鎮村兩級的意見建議,并規定辦理時限,變上訪為下訪,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同時,按照“三室一廳一平臺”規范化建設的要求,對鎮綜治中心進行改造布設,為前來辦事、求助的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共受理辦結各類信訪件13件,辦結各類事件信息2184件,落實各類意見建議80余條。有力促進了黨群干群關系,推動社會治理扎實有效開展,形成和諧社會建設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社會治理生動局面。
今后,磐安鎮將繼續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一如既往開展平安磐安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抓工作措施落實,繼續完善治安防控體系,排查調處矛盾糾紛,依法及時有效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真正意義上做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服務需求,鞏固平安建設成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