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甘谷縣緊緊圍繞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全縣15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15個村(社區)實踐站,以“講、演、誦、唱、談”等宣講形式,深入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活動,著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一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講”。創新建立理論宣講“六大課堂”(“網上課堂”“廣場課堂”“手機課堂”“空中課堂”“田間課堂”“板凳課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理論政策、致富興業、農村改革、民生保障等,將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的“大主題”細化為貼近生活的“小切口”,把講理論與講政策、講道理與講故事、講“國之大者”與講群眾利益關切結合起來,讓群眾在春風化雨中感受理論的溫度、思想的魅力。
“演”。積極發動文藝志愿團隊和文藝骨干編排文藝節目和小戲小曲,將理論宣講內容編入“三句半”、快板書、單口相聲等文藝作品中,利用廣場舞比賽、送戲下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文藝演出等活動開始前十分鐘,開展“十分鐘微演出”理論宣講活動,讓群眾文化生活既乘興而來,又收獲而歸。
“誦”。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紅色經典誦讀”活動。重點圍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等著作,組織志愿者開展“習語潤心”習近平著作誦讀活動。各中小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鄉村學校少年宮將誦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革命文學作品有效融入各類活動組織和課堂教學過程中,用浸入式教育強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積淀提升。
“唱”。充分利用各類送文藝下鄉、送戲曲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和重大節日主題活動,廣泛組織紅色經典歌曲傳唱活動,采取文藝志愿者獨唱、教唱、領唱,群眾學唱、跟唱、合唱、競唱等方式,極大提升了紅色經典曲目的傳唱度和影響力,使群眾在接受文化輔導、享受文藝熏陶、參與文藝表演的同時,真切體會紅色文化魅力,感悟革命情懷。同時,各地長期開放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文明實踐大舞臺,為群眾免費提供音響設備,鼓勵鎮村自樂班、民藝協會人員參與伴奏,不斷深化群眾參與度、擴大覆蓋面。
“談”。充分采用“小板凳”“熱炕頭”“民間會”“讀書會”等形式,深入基層與群眾面對面、點對點地談身邊的感動,詮釋黨的創新理論,通過“講故事、聽民聲、談變化”,讓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既接“天線”更接“地氣”、更加鮮活、更加多彩,擴大了理論宣講在最基層、最末端的受眾面。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