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磐安鎮堅持把抓黨建促基層治理作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徑,因地制宜、創新載體,積極推行“1234”機制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凝聚發展合力,不斷開創基層治理新局面。
堅持一個核心。即堅持基層治理“黨建引領”核心。磐安鎮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堅定不移突出黨建引領,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黨員聯戶制度,積極推行“智慧黨建”云平臺,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任務貫穿于工作的各個方面,想方設法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隊伍優勢轉化為工作動能、發展勢能、治理效能,讓黨的基層執政根基堅如磐石。
實現“兩個突破”。在農村網格治理上求突破。結合地域、歷史人文等因素,重新劃分網格,搭建四級網格架構,實現全域網格治理一張圖。全鎮共劃分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8個、三級網格53個、四級網格260個。以10-20戶為單位確定黨員中心戶877個,按照“黨建引領、黨員入格”要求,全面建立網格黨小組。同時,不斷完善網格員管理考核制度,開展網格員專題培訓,真正做到讓網格員知責履職,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在綜合行政執法上求突破。持續加強執法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執法裝備,高標準完成了執法辦公室、詢問室、檔案室等功能室建設,相關制度機制上墻,辦公設施齊全,有效夯實綜合執法陣地;結合專題培訓、集中學習等方式,全面提升綜合執法能力,在安全生產、道路交通、鎮區綜合秩序管理、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多輪次行政執法,收效明顯。
抓好“三支隊伍”。抓好領導干部隊伍。結合干部實際,合理劃分工作崗位,力爭做到人崗相適,出臺相應管理制度,規范干部日常行為。同時,實行黨政班子包村負責制,明確包村目標、責任、任務,點對點督促指導,在基層一線錘煉干部。抓好村級黨員干部隊伍。全面實行村黨組織書記清單式管理,編制村干部崗位職責清單、任務清單、負面清單,不斷優化考核方式,把工作實績與年終評先選優結合起來,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凝聚力和提高黨支部戰斗力。開展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三亮”活動,采取佩戴黨員徽章、懸掛“共產黨員戶”標識等方式讓黨員亮身份,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組織農村黨員參加技能培訓,提升黨員能力素質。抓好駐村工作隊伍。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考核管理,出臺《管理辦法》,管好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為他們提供便利的工作生活條件,確保工作、責任、政策落實落細。
瞄準四項重點。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緊盯民間借貸、土地糾紛、家庭矛盾、婚姻糾紛等重點領域和重點人群,全面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建立科級領導包抓機制,統籌各站所、鎮屬相關單位下大力氣予以解決,做好政策的講解與宣傳,變“上訪”為“下訪”,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問題不上交”。截止目前,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68件,受理辦結信訪事件13件。積極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工作。成立村民議事委員會,積極推行“村民說事+”模式,以“干部+能人+群眾”為議事骨干,采取“1+7+X”議事會推選構成模式,建成村民議事委員會52個,共推選出議事會主任52名,議事會成員1354名。村民議事委員會成員圍繞民生熱點、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調解、社會正能量弘揚等多方面廣泛收集議題,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通過議事為辦理實事72件、化解糾紛56起,發動志愿者參與小區疫情值守100余人次。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黨建引領文明實踐”為抓手,堅持三級聯動機制,圍繞“8個片區8種特色”、“一村一品”的思路,以先秦文化,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產業振興等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采取“1+5+15+55”的陣地布局模式,在全鎮建“所”“站”“基地”“驛站”“點”共101個,確保各類資源充分發揮文明實踐作用,形成具有磐安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品牌,全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圍繞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深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開展“文明新風進萬家”“美麗庭院”“好婆婆”“好媳婦”“天水好人”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規范運行“巾幗家美積分超市”“道德銀行”,充分發揮“紅黑榜”“光榮榜”作用,探索建立了村民失德行為約談機制,著力提升村民德治、自治、法治水平,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培育文明鄉風,為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