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謝家灣鄉堅持黨建引領,試點先行,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通過“三種”模式帶動,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促進村集體經濟提速發展。
今年起,張家溝村黨支部依托全鄉產業項目支撐,領辦村集體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開始小規模試種萬壽菊、青貯玉米等,作為探索“支部領辦合作社”新模式及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試點,張家溝村集體經營的300畝萬壽菊花開濃郁、喜獲豐收,目前萬壽菊即將完成第一輪采收。張家溝村的成功帶動新模式在轉地等村推廣開來,拉開了集體經濟發展藥用菊花、玉米等產業的新序幕。
張家溝村書記兼主任張福恒說,今年,張家溝村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平臺,由村上直接流轉土地500畝,種植萬壽菊、青貯玉米,年底可為村集體帶來30多萬元收益。
張家溝村積極發揮黨支部牽頭引領作用,由支部班子成員直接參與運營管理,所得收益全部歸村集體。通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張家溝村帶領村民蹚出了致富路。張福恒告訴記者,計劃將收入的40%用于全體村民分紅,10%為村干部績效獎勵,剩余收入用作村集體經濟滾動發展,真正實現集體經濟支部管、集體收益群眾得。
一直以來,生產技術、購銷渠道、企業化運營管理是村集體合作社的短板缺項,為借助優勢企業帶動作用,謝家灣鄉試點推行由合作社代管經營,所得收益按比例分紅的“聯建聯營”模式,將集體大棚交由合作社代管代營,實現村黨支部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發展。目前投入試點的6座大棚種植圣女果并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
甘谷縣萬鑫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也說,今年新建鋼架大棚40個,在其中6個大棚試點種植圣女果,每個大棚產量在五到六千斤,收益可達2萬多元。下一步我們計劃在40個大棚全面鋪開種植,夏秋季種植圣女果,冬春季種植羊肚菌,實現的倒茬種植效益最大化。
謝家灣鄉把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以黨費、土地等扶持入股當地企業、合作社發展,獲取分紅用以增加村集體收入。同時,合作社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幫助周邊群眾發展致富產業,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增加群眾收入。
謝家灣鄉副鄉長丁亮亮告訴記者,探索發展以張家溝村為試點,流轉土地種植萬壽菊的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依托合作社代管代營發展圣女果,獲取比例收益的聯建聯營模式;以黨費入股扶持村集體經濟獲取收益的分紅收入模式,以這三種模式示范帶動全鄉,走出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來源:甘谷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