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甘谷縣堅持把東西部協作幫扶作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緊緊圍繞“六大任務”落實,積極主動與天津市東麗區對接交流,爭取落實財政幫扶資金3679萬元,實施幫扶項目35個,有力助推了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是注重互訪對接,深化協作框架協議。健全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和溝通聯絡機制,兩地主要領導先后率領黨政代表團互訪對接,召開東西部協作黨政聯席會議,就產業發展、企業引進、消費幫扶、人才交流、勞務輸轉、鄉村建設行動等各項工作深化交流合作,簽訂《“十四五”東西部協作框架協議》《工商聯戰略合作協議》《“京東農場”共建協議》。兩地黨委、政府領導多次帶領相關部門、鄉鎮主要負責人互訪對接,在產業合作、消費幫扶、園區改造等方面全方位對接交流,有力推動各項協議落地落實。
二是注重人才培訓,深化人才雙向交流。持續加大雙方干部人才交流力度,甘谷縣先后選派1名縣級干部、1名科級干部赴東麗區掛職鍛煉,25名教育教學、醫療衛生等領域專技人員到東麗區研修學習。東麗區選派1名縣級干部、2名科級干部到甘谷掛職交流,選派28名教育醫療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到甘谷開展支教、支醫對口幫扶。在東麗區舉辦東西部協作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3期,培訓黨政干部89名;在縣內舉辦駐村幫扶干部培訓班1期,585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全員接受了培訓;舉辦專題講座1場,320名教師參加了講座培訓。
三是注重資金監管,深化項目幫扶成效。嚴格按照《甘肅省東西部協作資金管理辦法》,將3679萬元幫扶資金分解安排到35個幫扶項目,目前,“百村振興計劃”、“津隴慈善情?助力鄉村振興”、“京東農場”智慧果園、農業示范園提升改造及創建、易地搬遷產業后續扶持、脫貧勞動力勞務獎補、“就業幫扶車間”獎補、消費幫扶獎補、“兩類人員”防返貧救助保險、困難婦女“兩癌”救助、困難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建設、黨政干部及駐村幫扶干部培訓等35個項目全部完成,為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是注重產業帶動,深化經濟領域合作。兩地立足各自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在企業引進、產品采購、消費幫扶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成立甘肅辛如鈿鞋業有限公司、甘肅津冀福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甘谷縣森態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落地甘谷并分別發展鞋業生產、君子蘭養殖和矮密果園種植,共吸納340名勞動力就業(含脫貧勞動力78人)。另外,往年引進的企業——甘肅洲碩商貿有限公司繼續追加7萬元投資,持續帶動群眾就業增收。在磐安鎮張家溝村建設京東農場農業服務平臺,推動傳統農業在品牌、產品、營銷等領域實現升級;對甘谷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安遠鎮旱作設施農業示范園進行提升改造,同時在大石鎮王川村、禮辛鎮尉坪村創建農業示范園,提升產業發展幫扶實效。深入推進消費幫扶,積極組織并參加營銷促銷、品牌推介、直播帶貨、“甘貨進津”及“天津市消費幫扶云簽約”等活動,8家縣內企業與天津企業簽署1.37億元的定點采購協議,拓寬了甘谷農特產品在天津銷售渠道,全縣農副產品東西協作消費幫扶金額達2.31億元。
五是注重勞務協作,深化兩地輸轉聯動。舉辦天津東麗?甘肅甘谷東西部勞務協作轉移就業專場招聘會,為甘谷縣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55人與招聘企業簽訂初步就業意向。在縣內舉辦勞動力技能培訓班9期,共培訓脫貧勞動力236人;對1家鄉村就業工廠、4家就業幫扶車間給予一次性獎補和培訓補助29萬元,對5家鄉村就業工廠、13家就業幫扶車間給予物流費用補貼41.99萬元,進一步促進了縣內扶貧車間轉型發展,同時幫助436名農村勞動力(含脫貧勞動力314人)就近就業;采取協作共建的形式,提升改造現代農業示范園,打造天津東麗?甘肅甘谷協作共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吸納1250名農村勞動力(含脫貧勞動力56人)到園區就業。加大勞務獎補力度,疫情防控期間累計落實各類勞務獎補(穩崗補貼、交通補貼)91.98萬元,同時,采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向省外輸轉農村勞動力3163人(含脫貧勞動力2679人),其中幫助117人(含脫貧勞動力92人)在天津再就業。
六是注重凝聚合力,落實幫扶主體責任。甘谷縣積極組織農業、人社、商務、教育、衛健等相關部門及鄉鎮、脫貧村和學校、醫院與東麗區對口單位對接聯系,確保干部人才、幫扶資金、農特產品銷售、實用技術等各方面的幫扶需求到位。甘谷縣4所學校、2家醫院、4個鄉鎮、2個村與東麗區4所學校、2家醫院、4個街道、4個村(社區)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2個示范村與東麗區1個社會組織、20個企業建立了村—企業(社會組織)結對,東麗區4個街道捐贈結對幫扶資金79萬元;結對學校間通過線上公開課、遠程互動課等形式,幫助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結對醫院間常態化開展技術互教互學、學科互補互建等活動,進一步提高醫療水平,促進共同發展。截至目前,東麗區社會各界向甘谷縣累計捐贈資金、物資折價共885萬元。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