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0-11/30/20201130101910867.jpg)
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甘谷籍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張志明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Files260/BeyondPic/2020-11/30/20201130101955797.jpg)
張志明,1964年生,甘肅甘谷人,現任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名中醫,甘肅省首屆醫師獎獲得者,甘肅省衛生系統領軍人才。曾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中國好醫生”。2003年,張志明任醫院非典救治小組組長,因貢獻突出,被評為“甘肅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他組織全院相關科室醫務人員投入搶救,被評為“甘肅省衛生系統玉樹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先進個人”。在多次的應急醫療救治中,張志明發揮中醫專業優勢救治傷員,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患者的認可。
![](/Files260/BeyondPic/2020-11/30/20201130102019805.png)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省衛生健康委迅速成立了省級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張志明臨危受命擔任組長,成員包括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甘肅省中醫院、蘭大一院等醫療機構的20多位優秀中醫藥臨床專家。他們迅速行動,研究制定了《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作為全省新冠肺炎患者中醫藥醫療救治的臨床指導意見,發揮了重要作用。方案根據甘肅地域特點及工作實際,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思想,從預防和治療兩個方面提出指導的具體措施,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
白天拿方案、開方劑、組織聯合會診,積極救治臨床一線患者,晚上則連夜將診療中的經驗及出現的各種問題形成文字材料——這樣的奔波忙碌,實際上是張志明疫情期間的工作常態。
![](/Files260/BeyondPic/2020-11/30/20201130102030545.jpg)
疫情發生后,甘肅省注重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醫療救治中的協同作用和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建立起了中西醫結合聯動工作機制,對疑似和確診病例,中醫藥專家第一時間介入,與西醫專家共同擬定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確保所有病例盡早、及時、全程使用中醫中藥,努力做到“一患一方案”。張志明與專家組成員一起總結臨床經驗,不斷完善中醫藥防治方案,形成了預防方、普通患者治療方、重癥患者治療方和康復方等4個方子,總稱為“甘肅方劑”。有近1萬份“甘肅方劑”跟隨甘肅援助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
除了在省級定點醫院會診外,張志明及省級中醫藥防治專家組還及時赴定西、甘南等市州開展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醫療救治指導工作,先后對收治在渭源縣人民醫院、隴西縣人民醫院、定西市人民醫院重癥患者、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會診,研判病情并全程指導后續治療,根據中西醫結合診療原則對患者辨證論治并開具個體化中醫治療方劑。
專家組在定西渭源縣會診時發現,一位患者胸悶氣短,說話都非常困難,綜合多項檢查結果,專家組診斷患者合并了細菌感染,立即建議西醫加強抗菌藥物治療力度,同時也修正了中醫的治療方案,這位患者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張志明等省上專家的專程會診不但優化了治療方案,也使患者對盡早康復堅定了信心。
![](/Files260/BeyondPic/2020-11/30/20201130102041473.jpg)
據統計,甘肅中醫藥治療率達到了97.8%,中醫藥參與治療率居全國前列。2020年3月,張志明與其他幾位中醫藥專家總結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甘肅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驗案4則》在《上海中醫藥雜志》刊發,“甘肅方劑”及甘肅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受到社會廣泛關注。3月20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與張志明等甘肅省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視頻連線,就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情況進行了交流與探討,甘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鐘院士的肯定和贊揚。
張志明主任醫師還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疫情表現及甘肅地域特點,借鑒名家處方,自擬口服湯藥扶正屏風合劑作為普通人群預防方案,此方在蘭州地區受到了廣泛重視,僅蘭州市軌道交通一家就使用了近5萬份。作為此次新冠肺炎的收治醫院之一的蘭大一院將此方作為預防流感的中藥品種,供一線臨床人員廣泛服用,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獲得了廣泛的認同。
11月25日,甘肅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李應東,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李勛堂等院領導及相關科室人員共同在門診樓前為張志明院長舉行歡迎儀式。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