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9/BeyondPic/2020-5/3/200503101659687a78e32101d7.jpg)
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銷促產、以產促銷,結合“龍頭企業+生產基地+扶貧車間+電子商務”新型經營模式,整合資源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他積極推廣合作經營模式,幫助農民發展特色產業;他通過多種幫扶措施,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他就是甘谷縣華廈邦農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2020年天水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國義。
![](/Files259/BeyondPic/2020-5/3/20050310169b30c55467308e66.jpg)
——搭建電商新型平臺,推廣合作經營模式。在外出求學、工作的幾年里,王國義增長了知識,豐富了閱歷,當他回鄉看到農民增收乏力、農村落后的面貌時,便在心里種下了幫助農民增收、改變家鄉落后面貌的種子。2015年,當了解到黨和政府大力號召“大眾創新 萬眾創業”,以及助力精準脫貧的一系列政策時,王國義毅然回鄉創業,成立了甘肅省華廈邦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承擔了甘谷縣大像山鎮電子商務站點的運營,以及大石鎮冰灘、中莊、丁家窯村級電商站點的建設。從2017年開始,公司與甘肅畜牧業工程職業技術學校達成校企合作,推行現代學徒制,在武威建立了電子商務實訓基地、農特產品線下體驗店、餐飲店等,已成功培養電商專業人才2000余人。目前公司已在武威、慶陽、海南、隴南等地建立了4家分公司,合作商戶超過6000戶,每天日訂單3000余單,年交易量超過2000萬,其中農產品上行比例超過50%。
![](/Files259/BeyondPic/2020-5/3/20050310166b1cf7f70ac359a5.jpg)
在扎根農村創業的幾年里,王國義結識了不少和他一樣的返鄉大學生、回鄉創業青年,為將每個人的能力和創業激情擰成一股繩,他倡導由他創辦的甘谷縣辣椒紅了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聯合金山鎮片區其它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甘谷縣華廈邦農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其產業主要涉及畜牧養殖、農產品種植、農副產品加工、中藥材加工、電子商務、農技培訓、農資供應、扶貧超市等。聯合社以電商為引擎,發揮加工基地孵化帶動輻射中心作用,在金山鎮各村建立產業種植基地,積極挖掘、打造土特產品牌;以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為己任,通過多種形式引導378戶貧困戶入股;以“龍頭企業+基地+扶貧車間+電子商務”的新型經營模式,著力發展現代科技農業,解決單個合作社經濟基礎薄弱、銷售渠道缺乏、品牌意識不強、農業資源浪費的問題;以每年10%的利潤作為保底分紅,助力農民增收。
![](/Files259/BeyondPic/2020-5/3/2005031016400965401dbb416b.jpg)
——采取多種幫扶措施,加快產業發展步伐。農民不愁種,就怕賣不出好價錢。為幫助農戶打開農產品銷路,王國義組織帶領聯合社各單位積極與農戶簽訂購銷協議,引導農戶自覺擴大種植面積;積極建立農村職業教育機制,有針對性地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助力農村留守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知識型轉變;為保障甘谷辣椒高品質、高產量、高營養的“三高”特性,積極與多個科研單位合作,選種天椒5號、天椒9號、天椒11號等優質辣椒種苗;為調動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他免費給農戶提供地膜紙、辣椒苗、農資。聯合社自成立以來,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2019年辣椒種植面積達到500畝,帶動周邊種植農民282戶,戶均種植面積1.8畝,戶均收入達7000元。蒲家山村和移家灣村的貧困戶在聯合社的帶領下,通過種植辣椒,畝均收入普遍在3000元以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群眾發展辣椒種植的愿望更加強烈,脫貧致富信心倍增。王國義還通過產業升級的方式將蔣家灣廢舊磚廠改造為合作社加工孵化基地,這座現代化的辣椒加工廠能夠滿足1萬畝農副產品的加工,基本實現“本地化生產、本地化加工、全球化銷售”,成為促進當地農民就業、增收的新引擎。
![](/Files259/BeyondPic/2020-5/3/2005031016c27ead7445412950.jpg)
榮獲2019年度金山鎮特色產業發展先進個人、2020年甘谷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2020年天水市五一勞動獎章的王國義,將在2020年繼續為助農增收奮斗:計劃擴大辣椒種植面積2000畝,提供就業崗位2500余個,帶動貧困戶1856戶,力爭戶均增收達到4000元以上,為農戶闖出一條增收致富的道路,為決戰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Files259/BeyondPic/2020-5/3/200503101600528a55c5d4d5ab.jpg)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