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而不息轉作風,鍥而不舍抓落實
——甘谷縣2019年度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綜述
![](/Files258/BeyondPic/2020-4/3/20200402110521437.jpg)
在醫療系統全面推行“電子健康卡”實現“無卡就診、一碼通用”,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從“滿城轉”到“一門辦”,網上可辦率達91.2%……作風建設事關黨的形象,民心向背。2019年,甘谷縣始終聚焦整治重點、突出問題導向、科學研判施策,作風建設年活動不斷縱深推進,全縣黨風政風煥然一新,民風社風不斷向好。
![](/Files258/BeyondPic/2020-4/3/20200402110829799.jpg)
高位組織部署推動,深入調研情系民生
成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作風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5個專責組組長由縣委常委兼任,作風辦負責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形成領導小組抓總、專責組抓落實、作風辦督促問效的良好工作機制。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熱點難點,每名縣級領導確定1個課題,開展蹲點式、解剖麻雀式調研,共發現問題126個,其中現場解決68個,撰寫調研報告36篇,提出對策建議162條,找準了問題癥結,開出了醫病良方。
針對城區亂擺攤點馬路市場屢禁不絕的問題,采取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辦法,合理規劃新建、改建便民市場9個;針對部分區域熱源不足、管網老化,供熱質量不高問題,實施了提升改造及并網工程,改造全縣31個老舊小區16萬平方米,極大地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
![](/Files258/BeyondPic/2020-4/3/20200402110855867.jpg)
聚焦重點工作任務,務求整治取得實效
一年來,全縣上下圍繞作風建設年活動重點任務,凸顯責任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力度和勁道,不斷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見效。
——出臺《為基層減負三十條措施》,截至2019年年底,縣級層面累計制發文件331份,同比減少144份,減幅30.4%;共整合會議21次......切實為基層減了負、松了綁。
——始終把利企便民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堵點”“難點”,促進縣域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全縣取消行政許可4項,梳理出650項“最多跑一次”事項,辦事環節全部精減為3個。縣政務大廳設立青年志愿者幫辦服務區,為群眾和企業提供咨詢及免費幫(代)辦、政務服務等服務,有效提高了事項辦結效率,辦結件數同比提高了20%,方便群眾和企業3000多人次。
——突出“察”的方式,注重“治”的手段,著力解決不擔當、不作為、不落實、落不實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全縣共自查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出問題468個,制定整改措施553條,已整改468個,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注重問需與民抓落實,受理群眾投訴舉報案件16件,為224名勞動者追回報酬305.98萬元;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全縣17個鄉鎮衛生院和470個村衛生室全面啟用居民電子健康卡,對接建成全省遠程醫學信息平臺,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初衷......一件件民生難題不斷得到紓解。
——“一卡通”專項治理成效明顯。處置問題線索16條;健全完善規范性管理辦法16個,主動說清問題99人,上繳違規資金66.1萬元。
![](/Files258/BeyondPic/2020-4/3/20200402111004300.jpg)
督促指導常抓不懈,執紀問責動真碰硬
緊盯重點任務落實,采取日常督查與節點檢查、突擊暗訪與隨機回訪相結合,對作風整治工作進行實查細核真督。對發現的36個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及時處置,其中立查立改33個,定期跟蹤督辦3個,有力推動了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2019年,全縣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52件,問責履職不到位和不擔當、不作為的領導干部52名,形成有力震懾。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新的一年,我縣將創新思路謀劃,持續對標整改,在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下更大功夫,以作風建設實效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作風環境。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