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7/14/1807141523ae1c8162255e0625.jpg)
今年5月,甘肅省甘谷縣大莊鎮全省首個“扶貧車間”正式成立,讓近百余群眾實現了就業,擁有了“車間工人”的新身份。成功開辟了一條群眾增收、產業發展、企業壯大、多方共贏的脫貧新路子。
如今,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甘谷縣“扶貧車間”建設亮點頻出,縫紉、編織等各類“扶貧車間”在全縣15個鄉鎮落地生花,并逐步向規模化、多樣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邁進。
![](/Files256/BeyondPic/2018-7/14/1807141523fb513573f1a3255e.jpg)
近日,在甘谷縣新興鎮蔡家寺村的“扶貧車間”里50多位工人正在趕做外貿訂單——棉拖鞋。在這里,從來料加工做鞋底、鞋幫、鞋飾到完成一整雙鞋都是流水線作業。李亞麗是村里的一個貧困戶,在這里上班已幾個月,動作麻利,技術嫻熟,隨著縫紉機的“噠噠”聲,一會兒一雙棉拖鞋已呈現在眼前。她說,現在商家對產品的標準要求高,為了能夠達標,除了專業師傅指導外,自己也要格外上心,幾道工序都會做,才能做出合格的產品。
![](/Files256/BeyondPic/2018-7/14/1807141523fd8a2892d889ce6b.jpg)
從家庭婦女、培訓學員再到“技術工人”讓許多婦女實現了華麗轉身,增加了致富的信心,同時也促進了企業自身的發展。“扶貧車間”負責人李佩琪說,目前已在蔡家寺、劉家村、馬家磨村建立3個“扶貧車間”,有工人120余人。由于與蘭州、西安、上海等多家外貿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訂單多,現有條件并不能滿足需求,今后還要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創出自己的品牌,走集品牌設計、裁剪縫紉、熨燙處理等一體化的發展之路,實現企業效益與家庭創收的互惠共贏。
![](/Files256/BeyondPic/2018-7/14/1807141523aa6990eaf19ac38e.jpg)
為確保“扶貧車間”持續健康運營,甘谷縣縣委、縣政府多措并舉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引導縣內企事業單位將校服、工裝交由“扶貧車間”生產加工,通過中車集團等幫扶單位爭取生產訂單50余萬套。二是設立“扶貧車間”專項擔保基金,在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撬動縣內金融機構落實貸款額度1000萬元;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達到一半以上的車間,財政補貼50%的水電費;整合人社、農業、婦聯等各類培訓項目資金,用于務工群眾帶薪培訓。
![](/Files256/BeyondPic/2018-7/14/18071415237f7c0aec599bc46b.jpg)
甘谷縣“扶貧車間”以“政府+企業+貧困戶”的模式,優先在貧困村、人口聚集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布局建設,并逐步實現跨越,走向市場。貧困群眾依托“扶貧車間”平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目前,甘谷縣已建成運營各類“扶貧車間”38個,帶動群眾就業1817人,其中貧困人口1145人;正在籌建16家;計劃年內建成60家以上,帶動3000名以上貧困群眾實現就業增收。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