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6/8/20180608091942667.png)
今年3月初,我受組織選派到甘谷縣古坡鎮溝門村,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
溝門村山高路遠、坡險溝深,是全縣西南邊最偏遠的村子之一,距鎮政府約12公里,距縣城近40公里,坐車到縣城得一個半小時。
地理位置的偏遠閉塞,導致村里基礎條件薄弱,村民思想觀念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村里的發展,老百姓致富門路少且安于現狀、等靠思想嚴重。
![](/Files256/BeyondPic/2018-6/8/20180608095628303.jpg)
剛到村里的時候,縣里就安排了“一戶一策”制定工作。通過半個月的走訪,我深刻認識到:要破解村里的脫貧困境,就得對癥下藥,轉變群眾的思想。
要想讓村民思想“活”起來,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途徑。平時,不論是在入戶走訪,還是召開座談會,我都不斷給群眾宣傳講解政策,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
![](/Files256/BeyondPic/2018-6/8/20180608100934811.jpg)
轉變群眾思想,還得積極“造血”。村里多數貧困家庭的婦女因照看孩子,不能外出務工。于是,我們在鎮里的大力支持下,積極聯系甘谷縣騰達實業,通過努力和爭取,為村里引進了“脫貧就業車間”項目。“脫貧就業車間”為她們創造了在家門口就業創收的機會,實現看家、務農、打工三不誤,增收、脫貧、致富有保障。目前“脫貧就業車間”已建成運行,有電動縫紉設備24臺,可實現48個貧困人口就業,預計年收入2萬元左右,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和致富奔小康。
此外,針對村里地理位置偏遠、信息閉塞而農產品無銷售渠道的難題,我們多次和甘谷騰達對接,創建了“扶貧超市”幫扶模式——通過與貧困戶簽約的方式,在實體超市幫助他們無償銷售農產品,顧客將貨款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直接付到供貨貧困戶微信錢包,為貧困戶又增加了一條增收門路。
在技術培訓方面,我們組織了豆角種植管理和畜牧養殖技術的培訓等,并介紹貧困戶免費參加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培訓,以此提高他們的致富技能。接下來,我們還打算幫村民聯系汽車坐墊手工編織技能培訓,讓貧困戶在參加培訓獲得技能后,在家里從事編織業,掙取手工加工費。我相信,這將又為他們提供一條更靈活的增收門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老百姓發展創業的思想“活”起來,才能讓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門路“寬”起來。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