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5/BeyondPic/2018-3/14/20180314091140618.jpg)
原文鏈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00/?from=singlemessage#/share/3233649?channel=weixin
三八”婦女節來臨,36歲的張見黎卻顧不得休息,9點鐘就趕到開張半年多的冒菜店摘菜配菜,奔忙不停。
“能自己掌握命運、經濟獨立,累也開心。有壓力才有動力!”她挽著整齊的發髻,言語堅定。這間30平方米、只有4張桌子的小店,是她靠著自己雙手闖下的一片天。
回想20年多前,她幾乎是被命運選擇的。張見黎出生在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的一個貧困家庭。家中姐弟10人,她是老大。因經濟困難,初中畢業后,年僅14歲的她就南下深圳,在一家鞋廠打工,18歲被包辦婚姻。
2008年,在青島做縫紉工的張見黎聽說境外勞務能掙錢,她決心遠渡日本。“當時沒有想過怕不怕,就想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
她向親朋借來5萬元錢,報中介,學日語,一天至少要記100個單詞。2012年7月,她抵達日本,開始在一家領帶廠打工。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大規模勞務輸出的甘谷,她是第一批赴國外打工者。
遠赴異國,面臨語言、生活習慣差異大,和遠離家人的苦惱。睡不慣榻榻米,騎自行車要走左道,每次發生地震都嚇得要死……
“那是我人生中最艱苦的時候,也是我這輩子無時無刻不想念的時光。”張見黎說,在日本的那3年,她一方面學習倉儲管理,一方面強化語言,考過了日語二級。從前少有閑暇的她還去了趟韓國旅游。曾經灰暗的日子漸漸閃亮起來。
2015年,考慮到孩子要上高中,張見黎帶著積攢下的30萬元返回了家鄉。在外務工多年,張見黎不僅有了資金、開闊了視野,對獨立和自信的追求也更強烈。她毅然結束不幸福的婚姻,成為了一名單親媽媽。
“帶來的錢畢竟是死水,還是要找事做。”張見黎說,她在網上找到一家冒菜店的加盟信息,加上微信,在朋友圈中觀察了一年多,才決定去成都考察。“發現適合自己,便當即交了3萬元加盟費。”
2017年7月,張見黎的冒菜店開張了。小店除她外還雇了一名員工,月營業額在3萬元左右。“雖然現在日子辛苦,但能自給自足。不向人伸手要錢,實現自己的價值,我覺得很好。”
“愿你堅強,愿你可愛,愿你一生向前,永不回頭。”今年初,張見黎在朋友圈如是寫道。
甘谷縣婦聯主席楊曉濤說,本地女性創業意愿不斷增強,已成為餐飲、手工編織等行業的主力軍。婦聯也開展了一系列培訓、孵化工作,讓婦女有活干、有錢掙。“2017年,我們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家政服務等各類培訓25期,有1.2萬名女性參與,扶持和帶動6000多名婦女創業就業。”
近年來,女性創業熱潮已經中國各地掀起。2015年起,全國婦聯開始開展“創新創業巾幗行動”,鼓勵女性投身創業實踐。目前中國已累計發放婦女創業擔保貸款超過3000億元,各級婦聯開展女性“雙創”培訓超過500萬人次。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浙江,平均每19個女性中就有一個老板。
“創業為婦女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選擇生活的機會,而不是被生活選擇。”楊曉濤說。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