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4/BeyondPic/2017-8/29/17082916563c0d1a4c7176a979.jpg)
近日,記者來到甘谷縣大田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但見風吹谷浪,綿延整個糜谷川口,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藜麥將整個川口點綴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
甘谷縣大田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位于甘谷縣金山鎮水家岔村,當地自然條件很適宜發展種植業。因此,當時在天水已經事業有成的席強毅然回鄉,在縣農業局及金山鎮的扶持下,流轉土地500多畝,開始了種植谷子、蕎麥、藜麥等雜糧的“農業生涯”。
談及回鄉發展雜糧種植的初衷,席強這樣對記者說:“現代人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從最初的品種改良到現在以雜糧為主的發展模式,我們始終秉持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理念,只有這樣,既能保證‘舌尖上的健康’,更能保證我們產品的銷路。”
![](/Files254/BeyondPic/2017-8/29/1708291656746049353acf74a5.jpg)
有銷路、不愁賣,這是廣大農民最實在的想法。席強的話,也在采訪合作社工人王歲芳的時候得到了印證。“現在,村里有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不出去了,跟著席強種雜糧花椒,只管種,銷路都是席強給大家聯系的。今年我家里種了3畝花椒,席強聯系省外的客商都已經賣完了,算下來收入兩萬五。”當然,除了銷路不愁之外,像王歲芳這樣務農的婦女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以貼補家用。據另一位工人說,自己最多的一天能賺150元,一個月下來,最少也在3000元以上。
近年來,致富不忘家鄉人的席強先后榮獲“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甘肅省‘五四’獎章”等一系列榮譽,同時該合作社也被評為“2015年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甘谷雜糧種植示范基地’”“甘肅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現在合作社種植藜麥200多畝,谷子、蕎100多畝,藥材和花椒近200畝。”席強說,“未來的發展依然要有先進的理念,依靠‘互聯網+’,深化商品化、品牌化經營,同時帶動村民發展觀光農業,從而增收致富,這是我的目標,也是合作社的宗旨。”
![](/Files254/BeyondPic/2017-8/29/17082916565d8a3bc812a8b48c.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