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天水市“一線救災”工作現場會在甘谷舉辦,總結交流“一線救災”工作經驗做法,安排部署下段重點工作任務。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正茂,市政府副秘書長焦新德,市民政局局長王永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丁曉來,市民政局副局長晏平出席會議。副市長王燕主持會議。五縣兩區組織部長、分管副縣長、民政局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申君明,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孟曉龍,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建新,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王剛,副縣長郭小鵬及各鄉鎮、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前,與會人員深入武家河鎮武家堡村,實地觀摩了暴洪災害群眾轉移安置應急演練,查閱了相關軟件資料,詳細了解了甘谷縣“一線救災”工作開展情況。
會上,王正茂作了講話,王永祥宣讀了全市《黨員干部參與一線救災工作實施方案》,申君明作了交流發言,與會人員集體觀看了甘谷縣 “一線救災”工作專題片。
王正茂對甘谷縣“一線救災”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工作領導到位、責任到位、人員到位、保障到位、演練到位、普及到位,機制創新試點條件具備、思路成熟、措施可行。通過開展“一線救災”,有效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高了基層綜合減災救災能力,探索總結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值得在全市學習借鑒推廣。
。ㄊ形N、組織部長王正茂講話)
王正茂指出,甘谷探索建立的“一線救災”工作機制,在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抗災救災中的主導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完善災害應急救援制度,提高綜合減災救災能力,有效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正茂強調,建立“一線救災”工作機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實踐,是探索完善基層治理、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各縣區、相關職能部門要充認識“一線救災”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形成合力;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廣泛深入宣傳“一線救災”工作的重要意義、工作目標、工作流程,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一線救災”的良好局面;要按照分類推進、分期考核的要求,因地制宜建立有效推廣考核機制,確!耙痪救災”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要統籌兼顧,把握規律,積極探索,把“一線救災”與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相結合,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相結合,激發黨員在“一線救災”中體現先進性、勇當先鋒隊,以“一線救災”實際行動,檢驗黨員擔當作為和履職成效。
王正茂要求,組織、民政部門要增強協作意識和效率意識,盡快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加強對“一線救災”工作的業務指導,提升基層應對自然災害能力;鄉鎮要履行好主體責任,定期研判基層防災救災形勢,完善黨員干部參與應急救災報到制度,及時開展應急演練,推動“一線救災”目標任務落實到位;村“兩委”要健全完善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參與應急救災工作臺賬,切實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最大限度引導黨員干部在“一線救災”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ǹh委副書記、縣長申君明作交流發言)
申君明在交流發言中說,近年來,甘谷縣委、縣政府堅持把防災減災擺在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去督抓。突出救災指揮機構向一線延伸、救災人員力量向一線調度、救災裝備資源向一線集中,積極探索了各方互動、無縫對接的“一線救災”新機制,構建了縣級統籌指揮、部門協調指導、鄉鎮主動擔責、黨員沖在一線的防災救災體系,有效解決了搶險力量到達慢、災情信息掌握遲、基層救援力量單的問題,切實提高了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工作水平。
申君明說,在“一線救災”工作機制創新中,甘谷縣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創新救災機制,把救災責任壓實到一線。堅持把“一線救災”作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抓手,建立起了“一線救災”責任機制、運行機制、考評管理機制和資金保障機制,確保了突發災害與應急救援“無縫對接”,為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強化先鋒引領,把救災力量凝聚到一線。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危機時刻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災害面前基層黨組織第一時間反應,廣大農村黨員帶頭沖鋒,形成搶險救災的第一道堅強防線。三是夯實基層基礎,把救災能力延伸到一線。更加注重基層基礎建設,緊盯薄弱環節,著力補齊短板,構建應急救災隊伍體系,注重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加強應急救災實戰演練,努力提升一線救災水平。四是注重預警避險,把災害防范落實到一線。堅持“預防在先”原則,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報,在災害易發多發的重點村建立了預警平臺,為災害信息員配備了必要的設施設備,確保災害預警第一時間發出、災情信息第一時間上報。
申君明最后說,甘谷將以此次現場會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防災減災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緊扣“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生產自救”的方針,進一步完善“一線救災”工作機制,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毖菥殻
。☉毖菥殻
。☉毖菥殻
。☉毖菥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