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甘谷縣對照脫貧攻堅目標,認真梳理“短板”,動員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堅持問題導向,彌補差距短板,鞏固提升弱項,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從即日起,甘谷縣所屬新聞媒體開設【脫貧攻堅進行時】專題欄目,聚焦精準脫貧,系統總結、集中報道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及駐村幫扶工作隊在幫助貧困村戶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發展致富產業、創新工作機制、認真履職盡責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經驗做法,為加快脫貧攻堅匯集智慧、凝聚力量、激發斗志、鼓舞士氣。
林下養雞孵“金蛋”
![](/Files252/BeyondPic/2016-12/9/161209110451d180645f1d8229.jpg)
12月5日,在甘谷縣大石鎮梨溝村南邊的山林中,大石良尚生態養雞場的負責人張小兵正在維修雞舍,以便讓自己辛苦發展起來的散養雞可以過一個溫暖的冬天。眼前的張小兵雖然衣著樸素,卻給人一種精明干練的感覺。
2013年以前,張小兵一直在南方務工,常年來回奔波卻掙不了幾個錢,因此他便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在經過長達半年的考察分析之后,他盯上了村南邊的一片山林,發展散養雞的想法慢慢由最初的設想變成了創業的首選項目。
“從2013年開始,我在鎮上的扶持下,先后投入70多萬元,流轉了150畝土地,用來發展散養雞養殖,現在圍欄的散養雞有4000多只,主要以烏雞和柴火雞為主!闭f到散養雞,張小兵打開了話匣子!傲种械南x子是雞最喜愛吃的食物,雞糞是天然的有機肥,林中放養雞以后,植物更茂盛了,散養雞的品質也比家養土雞好了很多。”
隨著養雞場規模逐漸擴大,張小兵從附近村招聘了兩名因殘致貧的貧困戶。其中一位叫李永祥的工人告訴記者,因為他身有殘疾,行動不便,所以出不了大力氣。現在他在養雞場的工作很輕松,每天喂喂雞,打掃一下衛生,一年到頭也能有近一萬元的收入,對于他的家庭而言,這無疑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憑借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科學的飼養方式,張小兵的養雞場效益逐年凸顯。今年,他的養雞場預計純收入將達到8萬元左右。張小兵的散養雞在為他“啄”開一扇致富門的同時,也為困難群眾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采訪快結束的時候,張小兵滿懷憧憬地對記者說:“明年開春我還要流轉70畝土地,繼續擴大養殖規模,預計純收入應該能突破10萬,并且還要再招聘些貧困戶過來,爭取把養雞場做大做強,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也為家鄉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