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2/BeyondPic/2016-10/8/1610080927685fc4ef9028044a.jpg)
今年68歲的張尚義老人,家住甘谷縣謝家灣鄉張家溝村,由于兒子遠在新疆打工難得回來,他成了獨居老人。張尚義見證了甘谷縣養老工作給普通百姓生活帶來的實惠和變化,“以前是社會救助、好心人捐助、五保戶補助,現在,政府給我們每月還發養老金,雖然我一個人過,日常開銷夠了!闭f起受益于社會養老的事,老人開心地笑了起來。
張尚義所在的村子,是個典型的山區村,同其它村莊一樣,年輕人外出務工,面臨著“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的問題。如今,村里建起了“互助老人幸福院”,老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白天有地方玩,能下棋能聽秦腔;到了飯點還能吃到可口的飯菜;有個病有個災的,也有人操心送藥送飯,這日子越過越好了!崩先藗兏吲d地告訴記者。
![](/Files252/BeyondPic/2016-10/8/1610080927b9d8f5264a29088f.jpg)
2016年上半年,甘谷縣有60歲以上老年人8萬余人,占全縣人口總數的12.8%,農村老人尤其是農村空巢老人又占一定比例。為此,該縣千方百計跑項目、爭資金,先后建成多個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縣民政局又為互助老人幸福院統一配置了液晶電視、食物柜、單人床、折疊躺椅、棋牌桌等設施,極大改善了“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硬件條件。
![](/Files252/BeyondPic/2016-10/8/1610080927977adcc573fe8d6a.jpg)
與此同時,甘谷縣不斷探索養老模式,逐步形成了“由點到面”和“由面帶點”的社會養老新格局!坝牲c到面”是指通過建設一大批“五保家園”、“互助老人幸福院”等分散在農村的養老機構,在鄉鎮轄區內形成一個設施相對齊全、功能較完善的社會養老體系;而“由面帶點”,是指通過設立在鄉村的日間照料中心等,滿足居家老人養老需求,從而使適齡老人生活得到有效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