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月22日,甘谷縣召開脫貧攻堅推進會議,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縣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緊盯基礎設施欠賬和公共服務短板,以水、電、路、房為重點,全力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落實,確保順利實現全縣整體脫貧目標。從即日起,甘谷縣所屬新聞媒體開設【脫貧攻堅進行時】專題欄目,聚焦脫貧攻堅,集中宣傳報道全縣各級部門及駐村幫扶隊員在幫助貧困村戶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發展富民產業、創新工作機制、全面履職盡職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經驗做法,為今年實現整縣脫貧目標匯聚智慧、凝聚力量、鼓舞士氣、加油鼓勁。
甘谷:產業扶貧好“錢”景
![](/Files250/BeyondPic/2016-8/2/160802092787f3108ca540081d.jpg)
盛夏時節,沿著干凈整潔、蜿蜒盤旋的鄉村公路一路向南,來到群山披綠的甘谷縣古坡鄉溝門新村,道路兩旁太陽能路燈整齊劃一,一排排農家小別墅鱗次櫛比。記者懷著無比羨慕的心情,隨意和路旁的群眾攀談起來。
![](/Files250/BeyondPic/2016-8/2/1608020927a5df898a1a32cbce.jpg)
“過去,這里以種小麥為主。最近幾年,架豆王行情好,鄉村干部動員引導,我們把精力全部花在種植架豆王上。去年我貸了5萬元精準扶貧款,種了5畝架豆王,畝均收益比小麥高4倍多呢!”溝門村農民高長義欣喜地告訴記者。
![](/Files250/BeyondPic/2016-8/2/16080209273ee40e2d13983342.jpg)
(南部山區架豆王)
借助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強勁開展,溝門村多渠道發展特色富民產業,盡快讓老百姓實現脫貧致富,先后實施了集養殖、垂釣、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冷水魚養殖項目;種植中藥材和架豆王400多畝;投資96萬元建成2900多平米的規模化養殖場一處……
![](/Files250/BeyondPic/2016-8/2/160802092724a4761d26d53a69.jpg)
近年來,甘谷縣把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作為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貧抓手,按照“川區戶均兩畝菜、山區人均一畝園、人均收入過萬元”的發展目標,加快貧困區域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果椒、養殖等扎根性主導產業,全縣貧困村蔬菜種植面積達4.5萬畝、果園面積達19.47萬畝、畜禽飼養量達31萬頭(只),產業收入占貧困群眾收入的52%以上。同時,借助“黨支部+供銷互助合作社+農戶”的引領帶動模式,新建農產品產地市場12處,發展銷售中介組織189個,并率先在貧困村和產業示范帶籌建電子商務服務點85處,有效解決了群眾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Files250/BeyondPic/2016-8/2/16080209273d868f75c98c402b.jpg)
(辣椒苗培育基地)
![](/Files250/BeyondPic/2016-8/2/1608020927043e2924faf06577.jpg)
花椒
![](/Files250/BeyondPic/2016-8/2/1608020927ede2bdcb8dbc6aa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