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情萬種、千姿百態的建筑世界里,在煙波浩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被人們稱為“建筑三雕”的石雕、磚雕、木雕,猶如風行天下的三劍客,出入于廟堂之高,行走于江湖之遠,宛如不畏風霜的三君子,端坐于屋頂屋基,裝飾于室內室外,好似民間藝苑里的三姐妹,長歌盛世太平,搖曳百年夢想。千百年來,它們連袂而行,風姿翩躚,以別樣的風情裝點江山如畫,抒寫歲時風流。
沉默似金:石雕
你像時間一樣古老,你像歷史一樣漫長。
時間起步時,你就起身了。從石刀石斧到環鐲璧璜,從秦兵馬俑到佛造像碑,從昭陵六駿到趙州橋浮雕,你演繹的不僅僅是自身的成長史,也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史。
石頭本無言,是人類的智慧點燃了石頭的性靈,讓冷硬的石頭充滿藝術的神韻和文化的墨香。從遠古到今朝,從塞北到江南,無數的雕刻藝人,以石為材,鐫刻歷史;無數的能工巧匠,以石為紙,書寫文明。一尊尊風韻各異的石雕,穿越時空的界限,讓歷史與現代并立,讓今人與古人對話,一件件氣韻生動的雕刻,猶如一個個管窺歷史的萬花筒,讓史學家讀到真,讓宗教家看到善,讓藝術家品到美,更讓蕓蕓眾生感到生活的絢麗多姿和平實美好。
石雕,不是歷史,卻勝似歷史,不是文化,卻傳承文化。那些精雕細琢的石刻,那些勒石記事的碑林,至今都散發著歷史的沉香、文化的芳香,那些站立在豪門府邸前的石獅子,那些挺立在民間丁字路口的石敢當,至今都承載著人們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祝愿。
漫步于石刻碑林,那一行行如霜的文字,驚醒了無數至今還迷失在古道的今人,仰望于石窟大佛,那一片片璀璨的佛光,溫暖了無數孤獨的靈魂。
繁華落盡后,惟有一尊尊岑寂的石雕,顯示生命的本真,還原歷史的真實。寄托著人類情感的石雕,裝點著盛世的河山,美化著人們的生活。
你是永不凋謝的花朵,永垂不朽的歷史。
歲月如歌:磚雕
土與火的傳奇,天與人的合一。
一尊尊氣宇軒昂的脊獸,高居屋頂,素面朝天,不羨王侯,不朝天子,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一幅幅衣冠楚楚的磚雕,裝點山河,質樸無華,不施粉黛,洗盡鉛華,浸染墨香,肆意風流。
靜止是你的姿勢,守望是你的職責。因為靜止,才沉淀出歷史的精華;因為守望,才傳承了文化的薪火。
居廟堂之高,你顯得那么神圣莊嚴,處江湖之遠,你顯得那么落落大方。從繁華都市到窮鄉僻壤,從飄雪塞外到煙雨江南,都有你固執而矜持的身影、含蓄而沉靜的守望。你與華屋大廈在一起,顯得那么和諧,你和瓦舍青墻在一起,又顯得那么自然。你不曾大紅大紫,但也不會落落寡合。永遠不會流行的,是你,永遠不會過時的,還是你,因為你的靈魂中已經融入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已經具備了一種永恒的品質。
我的目光像清風一樣曾無數次撫摸過你如流的背影,然而,我膚淺的目光,終是無法觸及你高華的靈魂和沉澈的內心,也無法喚醒那些沉沉遠去的往事和歷史。面對矜持自尊、沉靜如水的你,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懷著一顆像你一樣堅忍而樸實的心,平靜地回望過去,安然地瞻視未來。
磚雕無言,我心依然。
生命如花:木雕
生前的年輪,收藏歲月的風云,死后的雕花,傳遞歷史的文明。
你前世是綠葉、是鮮花,今生是神話、是傳奇。
一只落滿時光塵埃的木雕魚,無言地昭示著一個古老民族的久遠歷史,一方精雕細琢的木筆筒,承載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淺淡情懷。
是誰,撐一葉雕花的蘭舟,載滿柳永的香詞,劃過明凈的天空,劃過如流的光陰;又是誰,在雕花的窗欞下,盛半盞殘酒,凄凄慘慘戚戚地吟誦“滿地黃花憔悴損”的詩句。
木質的牌坊上,落滿時光的塵埃,也收存著依依的往事;溫潤的博古架上,擺放著歷史的思想,更陳列著文明的印跡;而精雕細琢的屏風后,演繹的又是誰香溫玉軟的愛情?
時光里濕潤如玉的木雕,沉靜自若,淡定從容,好似古風猶存的君子,默默地講述著遙遠的華夏文明,猶如風情萬種的美人,旖旎地展示著古老的民風民俗。
仰望你,你是傳奇,敬畏你,你是神話,走近你,你是摯友,欣賞你,你是美麗的奇葩。
書文盡而心未絕,冰弦斷而遺有音。行走在如音樂般典雅的建筑世界,那些在陽光下明明滅滅的石雕、磚雕和木雕,如一個個跳躍的音符,似一朵朵燦爛的花朵,生動地呈現著建筑文化的靈魂,深刻地表現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建筑三雕,永遠流行的風情。
(王琪,甘肅省作協會員,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甘肅日報》、《天津日報》、《讀者。鄉土人文版》、《絲綢之路》、《華夏散文》、《散文選刊》等百余種報刊發表歷史文化類散文200余篇,榮獲第27屆全國地市報新聞獎、第五屆黃河文學獎等獎項,多篇作品收錄各類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