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0/BeyondPic/2016-6/25/16062515464bbec2d21d64f171.jpg)
馮軍權,筆名向山槐,男,漢族,甘肅甘谷人。著名青年文化學者、文藝評論家、西安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散文家協會會員,當代著名“鄉愁詩人”。現任西安外事學院影視藝術學院副院長兼七方書院副院長。
他長期從事文藝文學理論研究,深入基層挖掘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人們的鄉愁和情感寄托,先后創作了《回馮山》、《守望》、《那一年》、《二姐的打工生涯》、《媽媽的食指活活疼死了》、《分家》、《回家》、《舅舅的村莊》、《舅舅是個木匠》、《年市》、《馮山的象棋》、《棋局》、《馬槽》、《你不管了》、《甘谷的洋芋》、《鄉黨》等一批詩歌、散文和微小說。
在馮軍權心中,鄉愁是家鄉的一棵老樹、一間老屋;鄉愁是一杯罐罐茶、一碗漿水面;鄉愁是母親的微笑、外婆的守望。細細品讀他的文學作品,我們總能覓見鄉愁的影子,更能激起潮水般奔涌的鄉情。
馮軍權從小就將“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融化在血液之中。在外打拼的日子里,做夢想的都是馮山那個家,想兒時的伙伴、想村口的土操場、想割草的日子、更想媽媽燒的熱炕、爸爸烤的洋芋。因為想家,便有了《回馮山》。這是他的心聲流露,原汁原味的鄉愁感悟。
西北大學教授、電影評論家薛迪之看完《回馮山》后點評說:“《回馮山》呼喚出了兩億多打工族和飄族的心聲!就憑這首詩,馮軍權就跨進了當代詩人的行列。”馮軍權說:“我當然不敢說自己是詩人,但專家的鼓勵卻堅定了我寫鄉愁系列文學作品的信心和決心。”
馮軍權代表作品
回馮山
好出門不如貧守家,
是母親嘴里永遠的念叨。
那句話戳中我思鄉之痛,
像插在心頭的一把刀,
讓我時常想起,
深夜,都不能睡著。
在外漂泊的日子,
面對爾虞我詐的現實,
流浪的腳步從未停止。
走過春夏秋冬,
踏遍天南海北,
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
把美好幸福掛在臉上,
把痛苦孤獨寫在心里。
那看似明媚的陽臺上,
長不出農家院子里怒放的花仙。
那寬敞柔軟的大床上,
夢到的都是故鄉裊裊的炊煙。
背著滿身的勞累和疲憊,
一次次在夢中聽見,
遠方有個聲音在呼喚:
雙權,回來吧!
回來吧,雙權!
回到馮山。
下雪了,
他鄉氣候格外寒,
終于到年關。
懷揣著一年的期盼和辛酸,
把汗水撒在城市的馬路邊,
把不快拋在鋼筋水泥間,
把苦和難埋葬在我心田,
甩開臂膀,
邁開步子,
背上行囊,
歸心似箭,
我,
要回馮山!
啊,馮山!生我養我的家園。
那里有媽媽倚在家門等待的慈祥,
那里有爸爸守在村口眼望的期盼,
啊!
我回來了!
馮山!
瞬間,
在溫暖的懷抱里,
我卸下了所有的疲憊和負擔,
躺在熱炕頭上,
從腳底暖到心頭,
久久沉默不言。
一壺罐罐茶,
一張熱油餅,
一碗酸湯面,
一宿家鄉話,
更讓我數次哽咽,
幸福的淚水在眼睛里打轉。
我深深地愛著你,馮山!
我愛你的一草一木一片田,
我愿在你的懷里沉沉睡去,
忘記還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