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善防災救災機制,創新防災救災方式,提升防災救災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甘谷縣民政局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推出了“防災救災一線工作法”,構建了上下貫通、鄉村互聯、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縣、鄉、村三級災害應急一線救助網絡體系。
先后制訂出臺了鄉鎮、村(社區)自然災害應急預案、自然災害風險示意圖和集中轉移安置點示意圖,詳細標注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區域類型、涉及村莊及集中安置點;細化了成員單位職責任務,明確應急準備、預警預報、災情上報、應急響應、災后重建等工作流程和要求;完善了防災救災物資常儲備、災情常預警、人員常值守、災害常防治一線四項“常制度”,定期補充儲備救災物資,加強供應網絡建設,確保救災物資調動渠道暢通。特別是加強鄉鎮、村組災害信息員業務培訓力度,指導鄉村兩級規范自然災害統計制度及災情信息管理系統操作流程和災情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初報快、續報細、核報準”;堅持專業搶險與社會搶險相結合,充實完善縣級人員搶救、醫療服務、設施搶修、治安維穩等應急隊伍,形成了職能部門共同協作,干部、民兵、群眾共同參與的應急搶險隊伍體系,并建立了以縣救災物資儲備庫為中心、鄉鎮救災物資儲備點為骨干的一線物資儲備網絡;在試點鄉鎮創新設立搶險救援崗、信息聯絡崗、精神撫慰崗、生活安置崗和安全保衛崗“五個一線救災崗”,按照職業、特長等確定了崗位人選,在基層黨員、災害信息員和村民中設立了崗位負責人,確定了應急隊員,確保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快速有序開展救援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