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春作苦 愿化春泥護紅花
--記甘谷縣南街小學高級教師劉亞麗
![](/Files250/BeyondPic/2016-5/3/1605030949b0d09ff4d755567c.jpg)
有人說,真正意義上的人要經歷兩次誕生錘煉:第一次,父母給予軀體和靈魂;第二次,教育者給予知識和智慧。要問甘谷南街小學的“花兒”為何這樣紅,只因有一群無私奉獻的“育花人”。
劉亞麗,甘谷縣南街小學高級教師,2016年天水市勞動模范。
她甘做“綠葉”,甘做“紅燭”,睿智而低調,奉獻而淡泊,情注教育整整26年,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一茬又一茬的學生,獻給了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是一位全校師生公認的辛勤“育花人”。
![](/Files250/BeyondPic/2016-5/3/16050309497860d5e99f48b3a2.jpg)
為人師表 引領創新
“教書育人,首先要當好自己的老師,教育好自己,才能為人師表,教育學生。”這是劉亞麗經常給語文教研組同事反復強調的一句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劉亞麗始終把從嚴律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做為自已的“座右銘”,從來都是嚴格要求自己,熱愛尊重學生,積極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用點亮他人的“蠟燭精神”給學生們傳授知識、啟迪智慧。
劉亞麗對于教學工作更是有一股鉆研勁兒,作為語文科帶頭人,她經常思索著如何才能調動老師積極性主動性,把語文教學工作做到方法科學有效、學生愛聽愛學。她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研究與創新,經常組織語文教研組教師學習《怎樣上好公開課》、《打造高效課堂》、《如何說課》等相關資料,組織教師撰寫校級研發教材,及時總結教學經驗,指導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并通過隨堂聽課,詳加點撥,帶領同事著力打造高效課堂,進一步提升語文科教學水平,語文科教研教改走在了全校乃至全縣前列。同時,她帶領教研組同事與兄弟學校廣泛開展教研連片交流活動,觀摩交流,借鑒經驗,取他山之石、補自己所短。先后深入謝家灣明天小學、大像山馬務寺小學、金山學區金山小學等地送教下鄉,組織九十多名教師赴天水市實驗小學,現場聽課、交流教育教學經驗、觀摩校園文化建設,在教學實踐和交流學習中不斷吸收借鑒經驗,提高教研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她所帶的班級多年被學校評為“先進班集體”,教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2012年至2015年,先后有秦安縣王灣小學、清水縣源泉小學等學校,組織骨干教師來到南街小學學習借鑒語文科教學工作。
![](/Files250/BeyondPic/2016-5/3/160503094932cb083a43cd3200.jpg)
不斷探索 勇攀高峰
在同事心中,她是不知疲倦的“工作狂”,更是學校語文教研組的“頂梁柱”。劉亞麗始終對做好農村基礎教育教學工作充滿熱情,以虔誠的教學態度,積極的探索精神,實踐著自己的夢想。從教26年來,她不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成績,更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深入實踐、不斷探索、總結積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她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從教材到教法,從老師到學生,每一個環節,每一處細節,都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每節課前,她都要認真地將各項課前準備工作仔細檢查一遍,她的教案環節齊全,重點突出,課堂思路清晰,分析透徹,深入淺出,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上課時,她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程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大到知識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小到板書的設計,一個易錯點的強調,無不經過巧妙的構思和精心的設計。她的教案已經整整堆滿了家中的大箱小柜,她自豪地給家人說:“這才真正是我一生的‘積蓄’。”
新課改啟動后,她更是廢寢忘食地挖掘、鉆研教材,學習領會新課改精神,探求教學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積極參加評優課、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不斷提高自己教學基本功。同時,她廣泛運用新媒體自制課件,采用啟發式、參與式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提升綜合素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校同事都說:“劉老師帶出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都比其他學生高出一大節,都是學校的‘尖子生’!”
![](/Files250/BeyondPic/2016-5/3/1605030949f36bf1c26e4a2fa9.jpg)
關愛學生 真情從教
在學生眼中,她是和藹可親的“劉媽媽”。劉亞麗常說:“作為班主任,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愛是信任的基礎和前提。師生間有了愛,班級的一切工作都能有序進行。”她在教學期間關心愛護學生,默默地為孩子們耕耘,她堅持“愛心教育”、“尊重欣賞教育”,從不放棄每一位學生,與自己的學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對班上的后進生更是關懷備至,她常常為班上的學生吃“偏飯”,進行個別輔導,而且不定期地鼓勵優秀學生主動幫助后進生,使自己所帶班級形成了一種“傳、幫、帶”的良好班風,使后進生的學習成績逐漸上升,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
馬小蘭是個“留守兒童”,剛來班上時沉默寡言,對上學充滿逆反心理,學習成績較差。劉亞麗自掏腰包給她經常賣一些吃穿用物,時常帶她到自家吃飯,做心里輔導;并動員學生們給她送衣物、送學習用品,讓她讓主動融入班級生活。在劉亞麗的班上,馬小蘭不僅感受到了母愛,更感受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從此,她變的活潑了、開朗了,主動參與班級集體活動,學習成績一躍成為全班前10名。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堅持從嚴治班、以章治班,每學期初她都要結合學生實際,建立健全班級一系列規章制度,使班級管理有章可循;她堅持利用晨會、班隊活動以及黑板報等形式向學生宣講《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深入開展守則規范教育,督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模范遵規守紀,做好合格小學生。
![](/Files250/BeyondPic/2016-5/3/1605030949b6128d90f8036dfe.jpg)
劉亞麗從教26年來,把當一名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一直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經常出全勤、出滿勤,從未隨意請過假。她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這雖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卻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言教不如身教,她時刻不忘自己的表率作用。在寒冷的冬天,她會第一個帶著孩子們滿操場地跑,強健每位學生的身體;夏天的太陽再熱,她也不會躲到蔭涼里看孩子們在太陽下揮汗如雨;當孩子和她說話時,她總是關切地注視著,與之親切交談。因此,她所帶班的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受到家長和學校同事的一致好評。
劉亞麗無限熱愛著教育事業,憑著對教育工作的一片癡心,對學生的愛心、對工作的熱心、對未來的信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探索創新,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用她的心教誨著她的學生,用她的情培養著她的學生,將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事業和她熱愛的學生們!
![](/Files250/BeyondPic/2016-5/3/1605030949c95254f8e236447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