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甘谷現代農業示范園里,工作人員正在對即將移植到大田里的辣椒苗進行施肥、灑水等育苗工作。
在示范園區,每年都要通過集約化方式培育大量辣椒苗,提供給周邊鄉村和部分山區農民群眾。
甘谷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園區里上一茬培育移植的辣椒苗,通過一段時間的生長,現在發育情況非常好。示范園區年育苗量達到500萬株以上,主要為周圍及南北淺山區菜農免費提供種苗。有了前期育好的小苗,菜農們就可以減輕育苗環節的負擔了。”
今年,該縣農業部門積極從外地引進了嬌龍、隴椒等系列辣椒新品種,通過本土化培育,為下一步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新品種打下了堅實基礎。根據鄉村實際,通過集中培育、引進新品種和探索新模式等辦法,引導農民群眾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幫助群眾實現致富增收。
早春地膜馬鈴薯復種大蔥(蒜苗)為主的川區蔬菜復種模式實現了川道區一年兩熟。新興鎮西王家村村民史平義就是這個模式的直接受益人之一。
“我們的洋芋一分地能產350公斤到400公斤,這是第一茬;第二茬就可以種蒜苗,一分地能產450公斤到500公斤。”史平義喜滋滋地告訴記者。史平義家共有3畝多地,保守估算,一年收入可達到3萬多元。
“今年僅新興鎮12個川區村地膜馬鈴薯種植面積就超過了1萬畝,甘谷全縣超過了4.63萬畝,一年兩茬下來畝效益平均能到一萬元左右,這是川道區群眾增收的一個有效途徑。”該縣農技推廣站負責人告訴記者。
高效農業讓蔬菜變成活生生的“金子”,為甘谷農民鋪就了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