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帶雨的梨花,枕著唐時的遺夢,攜著十六國時的風雨,盛開在西涼國歷史的天空下,風致而婉約,憂傷而美麗。在一樹樹梨花的輝映下,穿過時光的薄霧,隔著那道不算太長的雨線,尹夫人,今日我仿佛又一次看到你梨花般清麗的面容、端莊的品質和巾幗英雄的豪氣。黃沙漠漠,大漠孤煙,掩不住你如花似玉的美麗容顏;歲月輪回,千年流水,帶不走你起承轉合的人生故事。你那大起大落的戲劇人生,悲歡離合的傳奇經歷,穿越西域空遠的古道,穿越唐宋舒卷的煙云,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遙記、惦念。
公元363年,你出生于天水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尹家,雖非名門之后,亦是隴西望族。少女時的你,純貞秀美,天真爛漫,宛如梨花帶雨,恰似空谷幽蘭;天資聰穎,慧質蘭心,淡柔情于俗內,負雅志于高云;純潔似玉,芬芳如蘭,花間蕩秋千,倚門嗅青梅。雖是女兒身,卻有男子氣。淡掃娥媚,流露的卻是儒家的翰墨清香;秋水盈盈,閃爍的卻是理性的智慧之光。家族寄予厚望,才名遠播隴右。自比漢之班昭、晉之左芬;ò`之時,情竇初開之際,曾私下對閨中蜜友云:“非公侯不嫁!
李暠,字玄盛﹐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他是西漢名將李廣的16世裔孫,聰明好學,年輕有為,文武雙全,胸懷抱負,史書上說他“性沉敏寬和,美器度,通涉經史,尤善文學。及長,頗習武藝,誦孫吳兵法”。英雄美人,惺惺相惜,曾經錯過,今又萍聚,于是在那個一地梨花香的季節,你和李暠開始了新的人生歷程。從此,夫唱婦隨,相親相愛,同心同德,共創大業。紅銷帳里,縱論天下大勢,鴛衾枕邊,談論西涼局勢。
公元400年11月,在你的支持襄助下,李暠建立西涼政權,定都敦煌,是為西涼。稱王后,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立你為王后,共同參與朝政。你分析時局,見解深刻,藏否人物,入木三分,你勸李暠抓住時機,及早完成統一河西的大業,他由衷地說:“我不止是得一西施王嬙,還得一諸葛耳!”當時諺云:“李尹王敦煌”,尊敬的稱你為尹夫人。
西涼政權建立后,你不斷顯示出了你的政治熱情,政治抱負和政治理想。你以一個女人特有的細膩和溫柔,包容和母性,敏感和理性為西涼國的發展和強大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公元405年,為了抵御北涼,你建議遷都酒泉,從根本上保證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你深厚的儒學修養,良好的道德素質,為你治國的理念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你提出了“興儒重農”,富國強兵的基本國策。對內,注意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生產。18年間,西涼“年谷頻登,百姓樂業”,成為河西走廊西部割據政權的政治中心之一,勢力遠及西域,李暠也被奉為興圣皇帝。對外,你向往大一統,對國家分裂痛心疾首,心懷深沉的愛國情懷。你勸李暠奉偏安江左的東晉王朝為正統,期望祖國的統一。你善良的心地,悲天憫人的情懷,使你提出的每一項治國措施都散發著動人的人性光輝,那些在你的建議下修筑的 “靖堂”,修建的泮宮,設立的縣學、州學和醫學,成為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議論朝政、檢閱武事的重要場所,為弘揚漢族文化,傳播漢族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你以你的智慧和膽識,協助李暠重武功,抓文治,把西涼國治理得“兵無血刃,坐定千里”,真是功莫大焉。所以時人尊敬地稱你為尹夫人,把西涼政權稱為“李尹政權”,這絕非溢美之詞,更非姑忘之言,而是歷史的實情,真實的寫照。
公元417年,是你生命中的又一個拐點,又一道坎。那一年的冬天似乎來得特別的早,漫天飛舞的雪花,猶如紛紛凋謝的梨花,映照著你蒼白的面頰,一生一世的雪仿佛都在那一年下盡了。那一年,西涼國的開國皇帝,你的丈夫李暠因病逝世,你心靈的天空頓時黙然失色,你情感的世界血雨橫飛,你那顆剛剛血色豐滿的靈魂,再度跌入到萬丈深淵之中,你仿佛被人抽去了脊梁骨,內心里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空虛和無助。
福無雙降,禍不單行。小災禍往往勾引著大災禍,結伴而來,直至把你推向命運的深淵。李暠去世后,兒子李歆即位,但你深知,你這個兒子志大才疏,好大喜功,不修內政,不恤民力,一味恃強呈勇,毫無權謀機變。在那個群雄逐鹿,草寇并出的亂世年間,你對兒子不無擔擾,更對國是深感憂慮。果然李歆即位不久,便欲攻打匈奴人沮渠蒙遜建立的北涼,在這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你忍受著巨大的喪夫之悲,以國事為重,以太后和母親的雙重身份,苦口婆心的規勸兒子,國家初創,財力困乏,萬不可輕舉妄動。且先父尸骨未寒,臨終前再三叮囑,要審時度勢,審慎兵事,完成統一河西大業。但剛愎自用的李歆不聽你的忠告,依然我行我素,攻打北涼,結果中了沮渠蒙遜圈套,全軍覆沒,李歆本人也戰死于蓼宗(今酒泉東)。公元421年,北涼軍隊以黨河水沖淹酒泉城,西涼國亡。你也成為沮渠蒙遜的階下囚,擄于姑藏(今武威),囚于武威北郊的竇融臺上。但你尊貴優雅的氣質,剛強堅烈的氣節,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震攝了沮渠蒙遜。他景仰你的人品,敬重你的為人,折服你的節操,贊賞你的忠貞,因此他并沒有加害于你,還特地在竇融臺上為你建造了一座“夫人臺”, 亦稱皇娘娘臺,供你居住。
歲月隨你無聲的滑落,你雖然離開了那個戰亂頻生的人世,也沒有看到大一統的涼州,但你善良的心地,高貴的靈魂,仁愛的寬廣胸襟,深沉的愛國情懷,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傳唱贊美。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自稱是西涼國王李暠的“十六世子孫”, 為紀念先祖,在此修建寺院以祀,取名“尹臺寺”。唐肅宗時,邊塞詩人岑參登臨此臺,還專門寫了一首懷念你的詩:“胡地三月半,犁花今始開。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清唱云不去,彈弦風颯來。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歲月輾轉,四季輪回,而你就像尹臺寺院內那株清絕的梨花,千百年來,盛開在人生況味的背景里,輾轉在四季交替的輪回里。那挺拔的身影,亭亭的芳姿,不失綻放的凌勵,無意謝去的從容,生前在氣節中美麗,死后在純潔中永生。你用你的聰明和智慧,才識和膽略,在十六國那個混亂的年代,劃出了一道溫柔優雅的美學弧線,把自己永遠定格在西涼國歷史的天空中,定格在愛好和平的人的心目中?l時有刪節。
。ㄍ蹒鳎拭C省作協會員,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甘肅日報》、《天津日報》、《讀者。鄉土人文版》、《絲綢之路》、《華夏散文》、《散文選刊》等100余種報刊發表歷史文化類散文200余篇,榮獲第27屆全國地市報新聞獎、第五屆黃河文學獎等獎項,多篇作品收錄各類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