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工作創新】
創新議事決策機制 強化村級廉政風險防控
──甘谷縣探索建立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
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支持,強農惠農政策多,投入大,農村各項事業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但同時也暴露出村級組織在議事決策、監督執行方面存在的許多不足和問題,也給農村基層干部帶來了較大的廉政風險。去年以來,甘谷縣把健全完善村級議事決策機制、約束村干部履職行為,作為防范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廉政風險、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切入點,以規范制約權力運行為核心,以維護農民利益為重點,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為關鍵,創造性地探索建立了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形成以村黨支部領導、村民議事委員會議事、村民委員會執行、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的村級廉政風險防控新機制,全面提升農村民主管理水平,全力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向農村延伸,為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目前,全縣405個村全部成立了村民議事委員會,議事會成員總數7060人,其中村“兩委”班子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和群團組織負責人3429人,選舉產生的村民議事委員會村民代表3631人,占議事會成員總數的51.4%,婦女代表192人,黨員代表542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81人。
一、主要做法
(一)充分調研,全面部署。為確保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建設工作順利開展,由縣紀委牽頭,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參與,進行反復深入調研,經縣委常委會議專題討論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縣上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召開了各鄉鎮、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15名駐鄉鎮督導組組長、405名抽調工作隊員以及405名村黨支部書記參加的千人動員大會,全面部署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建設工作。縣四大組織主要領導下鄉入村檢查指導,縣級領導干部深入聯系鄉鎮督查促進,督導組組長駐鄉鎮具體指導,抽調隊員配合鄉鎮包片駐村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聯合巡回督促檢查,有力促進了全縣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二)合理設置,嚴格推選。村民議事委員會按行政村的大小設置15-30人,其成員由村黨支部成員、村委會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群團組織負責人和村民代表組成,其中的村民代表,是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由村“兩委”班子討論提出推薦人選,召開村民會議或戶代表會議差額選舉產生,確保了村民議事委員會成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三)明晰職責,議事有據。制定了《甘谷縣村民議事委員會工作規則(試行)》,賦予村民議事會評議村民委員會任期工作目標和年度工作計劃、評議集體經濟管理和所得收益、評議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救災救濟款物分配方案、“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八項主要職責。為使議事有據可循,進一步修訂完善了強農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發放管理辦法、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辦法、農村低保對象評議程序、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試行)、村級黨務村務公開工作實施辦法和黨務村務公開指導目錄等工作制度,指導規范村級議事工作。(四)規范程序,務實創新。細化工作推進時間和工作流程,結合農村工作實際,對宣傳動員、議事會候選人推薦、公示、選舉和召開議事會議、開展村務公開等各個環節工作提出了創新措施,編制《指導手冊》1500冊,發放到各鄉鎮、各村委和各工作隊員,確保了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建設工作的有序推進。候選人經村民投票提名、村“兩委”醞釀推薦、鄉鎮黨委研究批復、村委張榜公示、召開村民會議(戶代表會議)或設立流動票箱選舉產生。進一步拓展了議事內容,在涉及村級管理的行政事務、村集體經濟活動及其它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項等方面行使議事決策和監督職能,對村務決策、村務執行、村務公開、農村低保等惠農政策落實、“三資”管理、村干部廉潔自律和工作作風等事項進行議事監督。(五)精心組織,民主議事。自成立以來,村民議事委員會圍繞強農惠農資金、危舊房改造、低保對象評定、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村集體“三資”管理等群眾關心關注的村級事務進行監督,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在我縣開展的“百村示范、千人審核、萬人評議”低保活動中,由議事會成員逐人發表意見討論并進行民主評議投票,半數以上議事會成員認為不合理的進行調整取消;村“兩委”和村民代表聯合提出新納入低保對象初步人選,經議事會成員票決,獲得半數以上同意票的方可納入,有效解決了低保對象確定難、群眾意見大的問題。(六)宣傳推廣,鞏固完善。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建立以來,我們定期對其運行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及時總結經驗,改進完善,并已經作為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制度固定下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甘肅日報》、甘肅新聞、《天水日報》等新聞媒體對我縣建立村民議事委員會的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
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健全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體系,規范了農村基層干部用權行為,改進了基層工作作風,化解了矛盾糾紛,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向農村延伸。2013年以來,全縣405個村民議事委員會普遍召開議事會議4次以上,評議農村低保、危舊房改造、救災救濟對象、雙聯貸款等事項1650多項,評議取消不合理低保對象15385人,票決新納低保對象15158人,評議救災救助資金3637萬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85項,確定危舊房改造補助對象2600戶,更新黨務村務公開事項160多項,化解矛盾糾紛150余件,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365件。
二、 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搭建議事平臺,完善了村級民主議事監督機制。村一級建立的民主理財小組、監督小組等組織,由于沒有規范具體的制度保障,運轉不夠正常。成立村民議事委員會,明確了規則,創新了機制,使村級組織民主決策更加規范,民主管理更加科學,民主監督更加有效,真正使廣大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議事、決策、監督全過程,收緊了村官手中的權力,做到還權于民,充分體現了村民自治,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權利,逐步建立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村民議事委員會議事、村民委員會執行、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的新機制,全面提升了農村民主管理水平。二是創新議事機制,加強了農村基層廉政風險防控。村民議事委員會的建立,創新完善了村級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改變了以前村級事務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決定、由少數人說了算的問題,保障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權利,有效防范了暗箱操作、優親厚友等問題,村民不心存疑慮了,村干部也不背黑鍋了。2013年1—8月份反映村干部的信訪件38件,占1—8月份信訪總量(65件)的58.5%;今年1—8月份反映村干部的信訪件31件,占1—8月份信訪總量(76件)的40.8%,與去年同期相比,村民議事委員會制度運行以來,反映村干部的信訪件占信訪總量的比例下降了17.7個百分點。三是理順村民情緒,激發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農村低保、危舊房改造、“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一些群眾關注的事項成為村級工作重點,村民議事委員會代表了村民的利益,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激發了村干部的工作活力,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每年組織開展的群眾對村“兩委”工作滿意度測評結果顯示,2012年群眾對村“兩委”工作的滿意度為68%,2013年群眾的滿意度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