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甘谷>>正文
全市梯田建設工作現場會在甘谷縣召開(組圖)
(2014-8-1 22:36:08)  來源:甘谷縣新聞中心 作者:頡定武  打印本頁

  8月1日,全市梯田建設工作現場會在甘谷縣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借鑒甘谷縣在梯田建設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落實“梯田建設質量提高年”相關要求,加快全市梯田建設進程,確保高質量完成今年梯田建設任務。

  天水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宋尚有,副市長霍衛平,市水務局局長薄海明,各縣區政府分管領導及水務局局長、水保局局長出席會議,甘谷縣委副書記、縣長申君明,縣委副書記李尚平,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百家,縣政協副主席李緒昌、鄭建子參加觀摩活動。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深入甘谷縣陽屲梁兩萬畝梯田建設現場,就甘谷縣梯田建設工作進行了觀摩學習。大家一致認為,甘谷縣梯田建設工作動手早、規模大、進展快、標準高、質量好、配套全,具有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會上,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宋尚有作了重要講話,市政府副市長霍衛平主持會議,市水務局局長薄海明通報了全市梯田建設工作進展情況,甘谷縣委副書記、縣長申君明就梯田建設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進行了交流發言。

  宋尚有指出,近年來,甘谷縣高度重視梯田建設工作,始終堅持將項目一次性整合、任務一次性落實、規劃一次性到位、面積一次性鋪開、質量一次性達標、數量一次性完成、產業一次性跟進、區域一次性實現梯田化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條“修梯田、集雨水、興科技、調結構、育產業、促增收”的梯田建設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截止2013年底,全縣梯田面積累計達到58.88萬畝,梯田化程度道道57.2%。

  宋尚有強調,自2009年省委、省政府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這個核心,啟動實施全省第一輪500萬畝梯田建設工程以來,我市堅持“政府推動、部門聯動、項目帶動、利益驅動”的原則,實行多方籌資、全部機修的辦法,不斷探索和實踐了“修梯田、調結構、興產業、促增收”的梯田建設發展模式,實現了“三個轉變”,全市梯田建設呈現出“項目支撐、全部機修、規模治理、產業配套、跨越式發展”的強勁態勢,全市梯田化程度達到了66.12%,立地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區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梯田建設在三農工作中的基礎地位,從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證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梯田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推進全市梯田建設科學跨越發展。 

  宋尚有要求,當前,我市梯田建設工作正處在黃金發展期、難得機遇期和負重爬坡期。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梯田建設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進一步增強全市梯田化建設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保質保量完成今年的建設任務,為全面實現全市百萬畝優質梯田建設規劃任務,在“十三五”內整體實現梯田化奠定基礎。各縣區要針對目前梯田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切實增強加快梯田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把加快梯田建設作為踐行群眾路線、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加快水土資源開發的具體行動,真正實現治理一方水土、發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群眾的目標,以梯田建設帶動農村各項工作快速發展。各縣區要認真研究解決梯田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廣泛發動、精心組織,迅速掀起梯田建設的新高潮,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全年建設任務,推動全市梯田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宋尚有強調,針對目前嚴峻的旱情形勢,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抗旱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靠實各級責任,確保各項抗旱措施全面落到實處。一要充分認識當前旱情的嚴峻性。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當前抗旱工作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克服麻痹松懈、盲目樂觀和等待觀望的思想,做好長期抗大旱的思想準備。二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把抗旱生產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切實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三要確保各項抗旱減災措施落到實處。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落實抗旱生產措施,加強分類指導,制定技術方案,抓好秋季農業生產;要切實加強農村人飲工程設施的日常管理和維修養護,全力保障人畜飲水。四要重視宣傳和信息報送工作。要加強輿論宣傳,及時準確發布抗旱信息,引導干部群眾全力打好抗旱生產這場硬仗;要健全旱情信息報告和會商制度,科學合理評估旱情,及時準確報告旱情。

  申君明在交流發言時說,近年來,甘谷縣立足耕地后備資源貧乏、山地多、川地少、耕作條件差的縣情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修梯田、集雨水、興科技、調結構、興產業、促增收”的農業發展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截止2013年底,全縣梯田累計達到58.88萬畝,梯田化程度達57.2%。今年,省市下達我縣梯田建設任務2.55萬畝,目前,已新修梯田1.81萬畝,完成省市任務的70.9%。

  申君明說,在梯田建設工作中,甘谷主要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規劃布局,在建設規模上高起點。我們堅持把興修梯田作為“保耕地、保水土、增效益、興產業”的根本措施,規劃突出科學合理,突出規模效應,明確了建設的主體區域和年度目標任務,規劃每年新修梯田4到5萬畝。今年,我們采取“整流域治理、整片帶開發、整體化推進”的辦法,計劃新修梯田6.62萬畝,創建全市科學發展水利示范點陽屲梁2萬畝梯田建設工程和全市精品示范鴨兒溝、柯羅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形成規模綜合效應。二是抓綜合配套,在打造精品上齊發力。充分發揮各部門資源優勢,做到“四個結合”,積極培育發展“田、林、路、渠”綜合配套的產業基地。在新修梯田的同時,配套建設了4000平方米集雨場1處、3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有效解決了旱季農作物生長缺水、雨季水資源流失浪費的問題;在陽屲梁梯田點配套建設26公里產業道路和37公里生產道路,在產業道路兩側栽植行道樹4萬余株;在安坡梁、陽屲寺梁、碌碡灘梁實施荒山造林工程400多畝。同時,在已竣工的梯田區,積極推廣“梯田+水窖+果園”、“梯田+地膜+種植”、“梯田+種草+養殖”等高效旱作農業種植模式,大力發展循環農業,讓原來的“貧瘠田”變成了助農增收的“金土地”,走出了一條“修梯田、調結構、興產業、促增收、奔小康”的路子。三是抓項目整合,在建設資金上重統籌。采取“國家補一點,財政拿一點、群眾籌一點”的辦法,以項目資金為依托,以縣財政配套和受益群眾自籌為補充,整合發改、扶貧、農綜、水利水保資金,統籌安排,最后由縣水保局牽頭統一組織實施,各項目主管單位進行監管,形成了全縣梯田建設“一盤棋”的工作局面。今年,全縣籌集資金9255.31萬元,其中: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8890.31萬元,縣財政配套125萬元,群眾自籌240萬元,為完成梯田建設任務提供了資金保障。四是抓程序監管,在規范管理上嚴要求。縣上將梯田建設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與有關鄉鎮和部門簽定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任務,靠實責任,形成了“政府推動、政策調動、部門聯動、項目帶動、利益驅動”的 “五動”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對項目資金設立專門賬戶,專款專用,資金撥付由項目施工單位按施工進度申請,資金封閉運行直接匯入賬戶,做到了財務制度健全、手續完備、運作規范。五是抓技術服務,在保證質量上下功夫。針對梯田建設規模大、時間緊、任務重的實際,縣上專門成立了全縣梯田建設技術服務隊,從制定規劃、啟動建設、竣工驗收等各環節,提供全方位技術跟蹤服務,做到了梯田修到哪里,服務就跟進到那里,確保修一塊、成一塊,修一片、見效一片。六是抓宣傳動員,在輿論引導上造氛圍。縣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組織新聞報道人員深入梯田建設一線,采訪報道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開展宣傳發動工作。督促各鄉鎮組織召開鄉村干部群眾宣傳動員大會,在梯田工程開工半年前,動員群眾提前預留地塊,為圓滿完成全年任務贏得了主動。由下派專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向群眾散發宣傳資料,廣泛宣傳梯田建設相關政策法規,引導群眾認識梯田建設在保糧增收、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充分調動群眾興修梯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形成了上下聯動總動員、部門鄉鎮齊參與的良好氛圍。

(甘谷縣陽屲梁兩萬畝梯田建設現場)

(甘谷縣陽屲梁兩萬畝梯田建設現場)

攝影相關圖片
走進晚霞湖賞荷花(圖) 環湖賽第十賽段 環湖賽第九賽段 探訪秦州五臺山(圖) 麥積山植物園郁金香(圖) 走進穎川河開發區(圖) 秦安何灣桃花景觀(圖) 天水 一座宜居宜的城市(圖) 卦臺山下油菜花盛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