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歲末,農閑時節的甘谷縣大石鄉貫寺村的村民三五成群的圍在一起或下象棋,或打撲克。間隙,他們談論最多的還是關于26歲的大學生村官王永杰當選貫寺村村支部書記的事!論過去,村書記、主任一職一直都由村里德高望重、能帶村民發家致富的能人擔任。現如今,這名新當選的“父母官”的辦事能力和領導水平究竟如何?村民滿是好奇的同時,更多的是期望!1月7日,記者從甘谷縣委組織部了解到,甘谷縣村“兩委”班子換屆工作剛剛結束,全縣93名大學生村官中,有6名當選村“兩委”正職,其中4名當選村支部書記,2名當選村主任,這項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新探索,為推進農村“兩委”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打下堅實基礎。
甘谷6名大學生村官當選村“兩委”正職
村民高興!大學生村官成了我們的管家人!
![](/Files240/BeyondPic/2014-1/13/1401130852a69a5e2d679a3b8e.jpg)
(老支書(右)叮嚀王永杰:“一定好好干” )
1、“兩推一選” 大學生村官當選村支書
大石鄉貫寺村地處十年九旱的干旱山區,全村356戶2400余口人,村里主要以種植業和林果業這主,農閑時,大多青壯勞力選擇外出務工。
據了解,2012年,大學畢業時間不長的王永杰參加了省委組織部組織的統一考試,成績合格后被分配到貫寺村工作,成了村上的一名大學生村官。剛到村上工作時,他任該村村主任助理,并負責村上遠程教育大小事務。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原本對農村工作一片空白的王永杰慢慢地的在實踐中摸索,遇到棘手的事情,他會第一時和大石鄉副書記兼貫寺片區片長馬菊英請教,跟著老支書串戶走訪,積累基層經驗。
“這個年輕人工作踏實,能設身處地的為群眾的事想辦法,找出路,是個好干部!”現年63歲,當了25年貫寺村支書的老支書李明兒發自內心的說。
2012年11月25日,是貫寺村村支部換屆的日子。那一天,全村34名黨員齊聚一堂,選舉新一任的村支書。經過鄉鎮黨委推薦和全體黨員推薦,時任村主任助理的王永杰有幸競選村支書一職。“上任后,你能給村民解決哪些實際問題?”“‘秋季建園’是村民的支柱產業,你能從果園后期管理方面做哪些事?”“村里還有部分巷道路面沒有硬化,你將如何做?”一時間,與會黨員向王永杰提出一些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本人的回答令在坐者滿意與否直接關系到他能否當選。結合一年多的經驗和常識,王永杰一一做了回答,得到了投票者的一致掌聲。最終,經過換屆選舉“兩推一選”,王永杰高票當選。
![](/Files240/BeyondPic/2014-1/13/1401130852362a8b2b6fefec4e.jpg)
2、 群眾熱議 大學生管家成了村里新鮮事
1月7日中午時分,記者和王永杰隨意走進貫寺村兩戶村民家中發現,無論房屋新舊,主房正廳堂墻面上和側廳兩邊,“中堂”墨寶和四條屏書畫作品均掛得整齊有序,散發著淡淡的水墨清香。一位正在宣紙上揮毫潑墨的老者看到有人進來,忙放下手中的毛筆,非常熱情的端茶遞水。看得出,老人精神狀態超好。
“這個人你認識嗎?”“呵呵,我的父母官我咋能不認識呢!小伙子有出息!”記者和老人一問一答。
“多少年來,我們的村支書一直由村里有威望的人擔任,猛然間換了個小伙子,村民認可嗎?”“那是我們公對公的選出來的,咋能不認呢?文化程度高,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肯定會強一些,對我們百姓來說是好事。”老人說。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近一段時間以來,王永杰當選村支書的事成了村里的新鮮事,男女老幼只要談到村上的事,都免不了議論議論這名大學生村官,言語間,王永杰的支持率很高。一名家不在本村的“外來戶”在短短一時多時間里究竟做了些什么,竟能得贏得群眾的真心支持?據了解,在過去一年多的工作中,負責選擇程教育工作的王永杰除正常的村務工作外,還在網上搜集了不少諸如小麥條銹病防治、果樹病蟲害治療和修剪等農村實用信息,同時有空時幫助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輔導功課,正是不嫌瑣碎的做了這些平凡的小事,日積月累成了一種習慣,這才打動了這些樸實的村民,最終為他的當選投下了贊成票。
3、“扶上馬、送一程” 老支書做好“衣缽”傳承
一說起王永杰,老支書李明兒一個勁兒的豎大拇指!
李明兒說,1989年,看著村上的學校成了危房,因生怕誰家的娃娃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出事,他便放下手中的活為學校搬遷四處奔走,沒想到這一奔走,他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引起當地鄉黨委和當地村民的關注,村支書的擔子不知不覺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如他所愿,1990年,學校搬遷成功,娃娃們從此在窗明幾凈的教室上課了,而他的支書一職一干就干了25年。現如今,63歲的他病痛纏身,常常藥不離身。即便這樣,選一個靠得住、真正能為百姓辦實事的“管家人”也是他的最大心愿。
今年換屆,王永杰當選村支書讓他非常高興。“我沒念過書,我一心想讓后輩兒孫多學知識,對有文化的人也是非常尊重。這個娃文化水平高,愛學愛問,一定錯不了!”李明兒笑呵呵地說。此次換屆,為了把新當選的王永杰再帶帶,李明兒欣然接受了鄉黨委讓他再當一段時間村支部副書記的決定。用李明兒話說:“扶上馬,再送一程”,做好新老交替工作。
記者在甘谷縣委組織部了解到,縣委組織部著眼培養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抓住此次村民委員會和村黨組織換屆契機,鼓勵和引導大學生村官積極參加選舉。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大學生村官93名,組織部門有意識地加大了對這些大學生村官的培養選拔力度,有計劃地安排他們多崗培訓、任職鍛煉,以此提高他們解決復雜矛盾、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此次換屆時,包括王永杰在內的6名大學生村官不負重望當選村“兩委”班子正職,既是大學生村官隊伍有序流動的重要渠道,也是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和促進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大學生村官進入農村干部隊伍,既為農村基層組織增添了新的活力,增強了組織的戰斗力,在知識結構、科學技術以及致富觀念、發展思路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轉變。 文/圖本報記者王蘭芳
零度關注
大學生村官,田間地頭的嬗變
![](/Files240/BeyondPic/2014-1/13/14011308526c04a44c4b0185b6.jpg)
大學畢業后,“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讓王永杰在就業方面做出人生第一個艱難抉擇:放下大學生的架子,從農村來,再到農村去!
從“象牙塔”到田間地頭,以大學生“村官”的身份當選為村支書,他深切體會到了“大學生”與“村官”之間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角色轉換,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文/圖 本報記者王蘭芳
1 “大學四年,我學的專業是‘電氣工程自動化’,來農村工作后才發現,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村官要負責的具體事務所需的經驗水平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不怕村民笑話,剛來時我對分內工作真有些無從下手!”
![](/Files240/BeyondPic/2014-1/13/1401130852ebfcfd6bfa2d1d46.jpg)
王永杰(右)在田間地頭和村民交流果樹修剪、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能。
1月7日,甘谷縣大石鄉貫寺村火石屲組的村民楊天生和老婆菊花正在蘋果園里給果樹上藥。一棵棵修剪整齊、正值掛果期的果樹長勢很旺。園子中間,新當選貫寺村村支書不到兩個月的大學生村官王永杰和他們聊著天。
“進入臘月了,人家都結伴進城給老人娃娃買新衣服去了,你們兩口子看著不眼饞嗎?天寒地凍的,咋這么早就下地了?”王永杰笑呵呵地說。
菊花聽罷,頭搖得像是撥浪鼓似的:“現在日子過得不像從前那么緊巴了,吃得飽、穿得好,要我說,天天過年著呢,就不去湊那個熱鬧了,一門心思把樹伺弄好才是正事!”
去年收成好價格高,楊天生這個占地2畝多些的園子,破天荒掙了9萬多元,兩口子成天笑得合不攏嘴。
坐在地頭的王永杰看著這兩口子一臉滿足的樣子,心里也樂呵呵的。正聊得歡時,王永杰手機響了,有村民找他詢問村民醫療保險的事。起身拍拍褲子上的土,王永杰把羽絨服往緊里裹了裹,朝村委會快步走去。
剛走到大門口,今年已年過七旬的村監督委員會主任兼四組組長楊碎福“吧嗒、吧嗒”地抽著一袋老旱煙,從門里晃悠著出來,迎面碰上。老楊邊走邊說:“成天為雞毛蒜皮的事喋喋不休,進入年關了也不讓人省心,你看看鄉里鄉親的,又有兩戶村民因宅基地放線的事吵起來了!”老楊說著。他讓王永杰解釋完醫療保險的事后,必要時也趕過去。王永杰滿嘴應承著,快步跑到二樓。
墻上掛著“五星級村委會”牌子的辦公室,火爐里的火苗躥得老高,但還是驅趕不走從四面敞開的門窗溜進屋的寒氣,房間里氣溫仍低得凍腳。
辦公室門前,一名手拿醫院住院結算單的村民看見村支書來了,高聲大嗓子地喊叫道:“這賬咋報呢?既然當選村支書了,就要實打實地給群眾辦事才對!”王永杰“呃、呃”地支應著,把這名村民讓進辦公室,拉到火爐邊坐下。仔仔細細一陣解釋,看著村民滿意地離去,王永杰吐了口氣。
送走村民,王永杰不自覺地笑了一下,輕輕搖了搖頭。一想到2012年以“村主任助理”的身份剛到村上報到時,真的不清楚他這個“助理”職務具體要干些什么工作。
“大學四年,我學的專業是‘電氣工程自動化’,來農村工作后才發現,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村官要負責的具體事務所需的經驗水平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不怕村民笑話,剛來時我對分內工作真有些無從下手!”王永杰往上扶了扶眼鏡,略帶靦腆地說。
![](/Files240/BeyondPic/2014-1/13/14011308521dcb7954be126550.jpg)
去村民家串門子拉家長。
2 “大學生‘村官’,乍聽起來是個官,可真正要精彩演繹從‘大學生’到‘村官’的角色轉換,還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王永杰是甘谷縣大石鄉人,地地道道農民出身,一家五口人。
2010年,王永杰大學畢業。
畢業不久,王永杰對未來滿是憧憬,他和自己暗暗較勁,一定要去大城市好好見見世面,謀個立足之地,然后把幾乎沒走出過大山的父母接出來,享享清福。
2010年9月,王永杰被浙江紹興一家高低壓配電柜廠錄用。
“怎么也想不到,我當時每天的工作就是擰螺絲,最后說是讓參與搞設計,其實就是把成形的設計稍稍修改一下,那種枯燥和乏味難以形容。”王永杰說。
當年,和王永杰一起到這家單位工作的還有他的兩名同學。一年后,其中一名考研走了,另外一名參加事業單位招考,也走了。
2011年底,回家過年的王永杰聽說天水本地也有一家高低壓配電柜廠,生產的有些產品比他上班的單位還要先進,便在春節后辭了先前的工作前去天水的廠子應聘,之后便在天水這家企業干了起來。
微薄的工資、嘈雜的機器轟鳴聲……這些都不在自己的未來規劃中。難道人生剛剛起步,就如此渾渾噩噩一直過下去?他開始在理想和現實的天平中尋求心理平衡。于是,他靜下心來對眼下的生活進行梳理,最后,他決定放下“大學生”架子,他是農村娃,到農村去工作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父母時,得到二老的一致反對。然而,父母的反對并沒有讓王永杰打消這個念頭。2012年9月,他通過了省委組織部組織的統一考試,成為當地一名“大學生村官”,擔任貫寺村“村主任助理”。
初來乍到,王永杰有些傻眼了。農村工作對于王永杰來說,是個幾乎完全陌生的領域,自己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和閱歷可以借鑒,所以只好堅持多看、多問、多干,在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
“這娃娃做事用心,能放下‘大學生’的架子虛心向村上老干部請教、學習,就憑這點,他以后差不了!”當時的村支書李明兒如此評價。李明兒雖說沒念過書,但腦袋瓜子非常靈活。38歲時,大石鄉黨委班子推薦他擔任貫寺村村支書,一干就是25年。
“其實,只要村干部對群眾不耍心眼,在處理問題上憑借一顆‘公’心以心交心,就沒有處理不了的事!”李明兒說起和群眾的關系,“公”字不離口。
在這樣一位經驗足、口碑好的老支書帶領下,王永杰很快進入了角色。
“‘大學生村官’,乍聽起來是個官,可真正要精彩演繹從‘大學生’到‘村官’的角色轉換,還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王永杰發自肺腑地說。
3 “做‘村官’成功不成功沒有絕對的標準,關鍵是要讓農民認可,能帶動農民富起來!”
“其實,和其他進入基層一線的大學生村官一樣,當時決定到農村來的時候,本來都懷著一番到農村大展拳腳的喜悅心情。但隨著工作的展開,各路困難和障礙也紛至沓來,往往形成超越思想準備的壓力,如何正確應對,也就不得不多些思索。”王永杰說。
去年一年,當時擔任村主任助理的王永杰潛下心來,悉心揣摩和研究群眾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村官”?自己如何做才能讓群眾認可?慢慢地,他悟出一個理兒——換位思考,猛然間,他似乎豁然開朗了許多。
現如今,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一年的大半時間,村里留守的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幼、婦、孺。為了讓他們能不出遠門就能就近掌握一定的技能,王永杰取自己所長,利用村上多媒體搜集下載并打印了一些果樹修剪、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能,讓群眾從中受益。
除此之外,一有空閑時間,去村民家串門子拉家長,成了他和群眾相互熟悉的一個最為便捷的路子。
“這里的村民重視孩子的教育,老輩們寧肯花掉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養老錢,也要幫子女供孩子讀書。因此,給孩子輔導功課,檢查作業后家長簽字的活我就給代勞了。時間一長,村民看我的眼神和剛開始大不一樣了,親切了許多!”說起這些,王永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做‘村官’成功不成功沒有絕對的標準,關鍵是要讓農民認可,能帶動農民富起來!”
2012年11月25日,貫寺村委換屆時,經過“兩推一選”,以“村主任助理”身份參選的王永杰高票當選新一屆貫寺村委會支部書記。
有了一年多的工作經驗,剛剛當選村支書的王永杰感覺壓力大的同時,工作的動力也隨之而來。2014年,村上準備要做的工作是:把尚未硬化的部分村巷硬化完工;給村民建一個文化休閑廣場;貫寺村火石屲組的一個涵水橋也要搭建完工……
談起個人問題如何打算時,26歲的王永杰臉一下子紅了:“感情的事講究緣分,緣到了,自然事就成了!”
去年,他大學同學結婚,極力邀請他趕到蘭州去參加婚宴,可村務雜事纏身的王永杰因一時半會兒走不開,只好忙不迭地給同學賠不是。在連續遇到幾次諸如此類的事后,好朋友漸漸和他少了聯系,這讓他苦悶了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