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甘谷縣謝家灣張家坪自然村黨參基地,由甘谷欣榮現代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專用挖黨參機械正在收挖黨參,這可是個稀奇事,吸引了附近十里八鄉的群眾圍觀,目睹這個挖黨參的機器。
黨參在甘谷縣已經有50多年的種植歷史, 在甘谷縣渭河北山海拔1500米以上黃地高原高山區域,氣候相對高寒陰濕,年降雨量500MM左右,這個區域非常適宜中藥材種植,尤其在謝家灣鄉、新興鎮的姚楊公路沿線,金山鄉、八里灣鄉等地區,多年來,群眾一直種植黨參,這里種植的黨參條長白嫩,營養豐富,品質優良,成為一種名貴中藥材。近年來,農民種植的黨參每畝收入8000——10000元之間,純收入在5000——7000元之間,全縣種植黨參2萬多畝,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來源。
黨參是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一項富民產業,但種植管理技術要求較高,特別是栽種、收挖一直都是人工用鐵鍬、镢頭等工具,也是一種重體力勞動,非常辛苦,而且栽種、收挖非常慢,2個勞力3天才能栽種1畝黨參,收挖1畝黨參也需2個勞力3天的功夫。
為了探索貧困山區群眾引進推廣農業先進技術,發展旱作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發揮帶動示范作用,今年,甘谷縣謝家灣鄉張家坪村群眾成立了甘谷欣榮現代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有會員96戶,有各類農機具38臺,新建果園150畝,合作社基地共1286畝,基地內配套農機路15條8公里,建設人工影響天氣炮點1處。主要開展推廣農業先進技術、發展旱作農業、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業生產資料的經營;種植旱作農業多桿多穗紫玉米,架豆王、辣椒、馬鈴薯為主的蔬菜、中藥材,養殖循環農業的發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今年由合作社公司給天水市國際商會流轉的512畝耕地為主體,56戶群眾入股土地774畝,合作社基地共1286畝。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由天水市國際商會投資100萬元,合作社試驗種植多桿多穗紫玉米512畝。合作社種植黨參450畝,架豆王324畝。犁地全部使用旋耕機,播種用鋪膜機,點種用點播機,由于基地集中連片,全部實現梯田化,實行統一經營,推廣農機化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
針對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缺少勞力的狀況,在種植黨參時,合作社推廣小型旋耕機起壟,人工放苗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種植效率,但收挖黨參一直是人工作業,在技術上沒有突破,今年合作社積極與隴西中藥材市場聯系,從山東引進了一種收挖黨參的機械設備,并聯合改造試驗,大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這項技術的引進也填補了天水市沒有機械挖黨參的空白。
合作社負責人楊愛紅介紹,今年他們首次試驗引進機械設備收挖黨參,極大地減輕了群眾的勞動強度,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今年合作社種植黨參450畝,一臺挖黨參機械一天可挖10畝黨參,挖1畝需給機械成本400元,需6-8個人專門拾黨參,每個勞力的日工資50元,挖1畝黨參的投資500元,以前雇人工挖,1個人工日工資100元,挖1畝黨參的投資1000元,黨參機群眾非常歡迎。
農民種植的黨參每畝可收500多公斤鮮黨參,今年每公斤鮮黨參16元,較去年每公斤降4元,每畝黨參收入8000多元,純收入5000多元。目前,甘谷欣榮現代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 帶動周邊甘谷、武山兩縣四鄉12000多農戶。示范帶動種植地膜玉米25000畝,黨參10100畝,架豆王145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