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泛新韻
——大像山文化廟會側記
![](/Files238/BeyondPic/2013-5/20/2013052009245584919.jpg)
(甘谷縣大像山春游會秦劇團演出)
![](/Files238/BeyondPic/2013-5/20/2013052009262262074.jpg)
(甘谷縣大像山文化主題公園)
人間四月風景好,正是春暖花開時,“攜親春游趕廟會”成了日前甘谷縣舉城歡慶的主題。廟會的濃重氛圍暈染著一座山和一座城,彌漫在古“冀城”的街頭巷尾。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期間,是甘谷縣“浴佛節”廟會。
步入現場,遠遠就能聽到時而悠揚忽而鏗鏘的西北大秦腔之聲,這是由甘肅土生土長的知名秦劇團演出的《回荊州》、《打鎮臺》等,地道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陶醉了成千群眾駐足欣賞,其中不乏耄耋老者、青春男女和三歲孩童,從專注的一副副表情判斷,他們都是“好家”。
臺下搭涼棚一”字排開,本地特色小吃涼粉、圈圈、油炸洋芋和釀皮子,撒上一把甘谷辣椒面,青、白、黃、紅各色相映,不亞于一場“饕餮”大宴;戲場外圍現場書畫演藝、吹糖人、破棋局、賣土產、做鐵器、剪紙、編麻鞋等民俗絕活無不給廟會增色添彩,特別是古代文物展覽、道情唱腔和姜維武術表演,讓游客充分感受到這里“春秋”、“三國”等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魅力。
今年,甘谷縣新建項目大像山文化主題公園在廟會期間注水開放,山水交輝相應,轉山的同時游水成為又一新增的風景。
甘谷廟會的核心是佛教文化的一個縮影。甘谷大佛為釋迦牟尼佛,大象山自從以大佛聞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稱“大像山”。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歷史、典故后,根據釋迦“乘象入胎”的傳說,認為稱“大象山”更為確切。
大象山廟會其實是“四月八”佛誕節廟會,除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及物資交流會外,遠鄉近村的善男信女便扶老攜幼前來游山,人山人海。晚清吳可讀曾詩贊大象山:“地因迭勝翻宜僻,景以深幽不壓堂。一結更饒江上韻,萬山深處白云封”?梢,大象山在當地歷史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其廟會儼然就是渭河流域遠古文明沉淀和現代精神核心的“人文紐帶”,同時,廟會自古就擔當著發展經濟的重要角色。
近年來,甘谷縣把“辦廟會、促發展、求效益”作為發展縣域文化、經濟,帶動旅游產業的重要舉措。每年臨近廟會,游子歸鄉,親鄰互訪,商販云集、藝人雜耍、書畫切磋、搭臺唱戲成了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