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即將召開的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回望黨的十六大尤其是十七大以來甘谷的發展之路,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發展變化令人振奮。
這十年,是甘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富民強省新跨越的十年。全縣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文化建設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甘谷大地呈現出欣欣向榮、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氣象。
十年科學發展,成就喜人,經驗寶貴。從今天起,本網推出“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專題,全面展示全縣各地各部門各行業十年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總結科學發展的成功經驗,用科學發展的輝煌成就鼓舞人,用黨的建設的偉大業績激勵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甘谷:加快農村公路建設 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Files236/BeyondPic/2012-11/6/2012110615595475715.jpg)
“十七大”以來,在縣委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監督支持下,縣政府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等歷史機遇,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交通建設項目為依托,舉全縣之力,著力實施鄉鎮和建制村通暢工程、農村公路升等改造工程、農村公路斷頭路和聯網路建設工程等三大工程,全縣農村交通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七年來,配合完成了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建設,新建或改造硬化了麥甘公路、秦甘公路2條縣際公路,實現了縣城四面出口暢通;新建或改造硬化了安遠至禮辛、八里灣至大莊、金山至西坪、六峰至古坡、謝家灣至金川等通鄉公路11條245公里,累計建成通村水泥路146條416公里、通村砂礫路258條862公里,完成災后重建公路危橋加固5座,全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228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1億元。目前,全縣15個鄉鎮62.5%的行政村實現了通油路(或水泥路),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所在地和重要集鎮為輻射點,以省道、縣道為主骨架,鄉村道路為分支的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我縣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農村公路建設先進縣。
![](/Files236/BeyondPic/2012-11/6/2012110616000231021.jpg)
如今,城鄉道路更好了,更美了。一條條路,是引領群眾走向幸福的康莊大道;一條條路,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最好詮釋;一條條路,是無數個希望的寄托;一條條路,是過去與現在生活變遷的最佳見證。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交通既是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排頭兵,也是國家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軍。甘谷縣交通局緊緊抓住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目標和地方政府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資的政策機遇,加速推進鄉村公路建、管、養、運、安平穩、有序、協調發展,全面提升鄉村公路運行運載功能和綜合服務水平,鞏固和發展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實現十二五期間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跨越。
![](/Files236/BeyondPic/2012-11/6/2012110616001540262.jpg)
——加強組織領導,為工程建設提供保障。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四大組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鄉鎮和交通運輸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意見》、《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幫扶公路建設制度》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確立了縣級領導包鄉包重點路、鄉鎮干部駐村包通村路、各單位幫扶包扶貧路、技術人員劃片包工程質量的責任制度?h級包鄉領導經常深入建設現場,加強監督檢查,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具體問題。縣委、縣政府每年年初都要召開全縣農村公路建設工作會議,安排當年工作任務,并與縣交通局、各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年底考核,兌現責任。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專門負責農村公路建設,針對每條公路建設實際,議定方案,制定措施。各相關部門在遵守執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針對工程建設中的征地拆遷等問題,按照縣上統一要求,特事特辦,確保了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縣委督查室和縣交通局組成聯合督查組,定期不定期對全縣農村公路建設進展情況進行督查,確保工程的進程和質量。
——合理制定規劃,為公路建設提供指南。在全面普查、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堅持“統籌規劃,先急后緩,分布實施”原則,編制了全縣農村公路建設“十一五”、“十二五”總體規劃,明確了近期工作、中期任務和遠期目標,確定了年度建設計劃,為全縣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分層次推進。
——多方籌集資金,保證工程建設需要。縣政府針對建設資金少,建設任務重的實際,提出了“爭取投資、整合項目、社會捐資、群眾投勞、單位幫扶”的籌融資辦法,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一是在瞄準國家投資導向,全力爭取項目資金的同時,充分發揮在外工作人員的社會關系,爭取各方投資,加快家鄉道路建設。二是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農村公路建設。三是組織、引導、動員廣大干部職工、知名人士和企業捐資、捐物,支持公路建設收到良好的效果。四是采取捆綁式建設方法,堅持把農村公路建設與新農村公路建設相結合,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原則,將交通、扶貧、建設、財政等部門涉農項目有機整合,投入農村公路建設,有效緩解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五是用足用活“一事一議”政策,涉及建設鄉鎮和項目村及時組織召開村民大會,選舉成立以村民理事會為主的修路班子,讓群眾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決定修路的方案和籌資投勞辦法,解決土地占用、青苗補償、房屋拆遷和資金籌集等棘手問題。
![](/Files236/BeyondPic/2012-11/6/2012110616023964987.jpg)
——精心組織施工,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始終把工程質量作為農村公路建設的“生命線”,嚴格執行工程質量“一把手”負責制、責任追究制等。一是嚴格企業篩選,認真進行招標。每次工程開工前,縣交通局都要組織專門人員,嚴格按照招標程序,認真篩選有資質、有實力的施工企業,從源頭杜絕工程質量問題。二是規范過程管理,嚴把施工關口。對每項工程建設,縣交通局都要確定一名領導和技術人員,駐守工地,嚴把每項工程建設的路基整修、基層鋪筑、面層鋪裝等關鍵工序,對工程質量實行跟蹤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返工補救整改,力求把每條農村公路都建成“精品工程”、“優質工程”。三是建立信譽檔案,強化公眾監督。每條農村公路都設立了質量監督公示牌,將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張榜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對出現質量問題的施工企業,除追究相關責任外,一律清除我縣建設市場。
如今,城鄉道路更好了,更美了。一條條路,是引領群眾走向幸福的康莊大道;一條條路,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最好詮釋;一條條路,是無數個希望的寄托;一條條路,是過去與現在生活變遷的最佳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