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即將召開的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回望黨的十六大尤其是十七大以來甘谷的發展之路,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發展變化令人振奮。
這十年,是甘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富民強省新跨越的十年。全縣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文化建設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甘谷大地呈現出欣欣向榮、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氣象。
十年科學發展,成就喜人,經驗寶貴。從今天起,本網推出“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專題,全面展示全縣各地各部門各行業十年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總結科學發展的成功經驗,用科學發展的輝煌成就鼓舞人,用黨的建設的偉大業績激勵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創新機制 強化管理 農發項目建設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七大以來,甘谷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堅持以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從水利、農業、林業、科技四項措施和產業化建設方面入手,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各類項目,大力推進機制和管理創新,不斷規范資金和項目管理,開發范圍持續擴大,投入規模快速增加,管理水平穩步提升,開發效益日益彰顯。近十年來,共爭取實施各類中低產田改造項目16個,中型灌區改造項目1個,產業化經營項目5個,新型供銷部門項目2個,共完成各類投資12941.6萬元,其中農發財政資金7239.2萬元,自籌及其它資金5702.4萬元。項目建設共涉及大像山、新興、磐安等9鄉鎮70余村,為全縣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Files236/BeyondPic/2012-11/5/12110310182f5e32fa4d4d2a0b.jpg)
一、注重水利建設,節水灌溉增后勁
為切實解決我縣灌溉條件差的問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縣農發辦在項目安排上優先向水利措施傾斜,自2003年以來,通過項目支撐和帶動,共建設提灌站6座,新建小型蓄排水工程64座,架設輸變電線路7.1公里,新打和維修配套機電井46眼,開挖疏浚渠道230公里,襯砌各類渠道343公里,建設渠系建筑物3404座,累計完成投資4523.9萬元。其中通廣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總計襯砌干渠22.7公里,支渠28.2公里,配套各類建筑物816座,共完成投資1524萬元,項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積5700畝,改善灌溉面積5.3萬畝,年節水量295萬立方米。通過以上水利措施的實施,甘谷川道區和淺山區川水地渠道基本完成了襯砌,實現了“渠相連、路相通”的治理標準,制約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因素基本上得到整治,為項目區豐產豐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Files236/BeyondPic/2012-11/5/1211031018e84ed307174e4af0.jpg)
二、強化農田基建,夯實基礎促增收
針對全縣山區坡耕地面積大,農路不暢通、路況差的現狀,農發項目建設始終把改良土壤、興修梯田和機耕路建設作為重點,著力改善山區農業基礎條件。近十年來,在項目建設帶動下,共改良土壤、興修梯田4.46萬畝,新修和改造機耕路216條280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94.1萬元,項目區實現了“田成方、路成網”的目標,切實改善了項目區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
![](/Files236/BeyondPic/2012-11/5/12110310188a60aeb627aa3bab.jpg)
三、營造防護林網,優化環境建和諧
為使農田得到有效庇護,實現農田林網化,近年來,以項目區路旁綠化為重點,共綠化農機路216條280公里,營造防護林5600畝,栽植各類林木61萬余株, 累計完成投資309.8萬元,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森林覆蓋率,顯著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Files236/BeyondPic/2012-11/5/1211031018a27d5bb5dd5f61bb.jpg)
四、狠抓示范推廣,提高技能強素質
讓農民通過學習培訓,掌握一技之長,是促進農戶致富的根本途徑。多年來,縣農業綜合開發十分重視科技培訓措施的落實,共舉辦各類培訓班72場次,培訓農民21700人次,重點示范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無公害設施蔬菜栽培技術、雙壟溝玉米栽培技術、蘋果花椒栽培技術等農業實用技術15項,完成示范推廣面積5400畝,累計完成投資246.6萬元。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項目區優質農產品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Files236/BeyondPic/2012-11/5/1211031018f68d61c3e9833d5c.jpg)
五、扶持龍頭企業,壯大產業促發展
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是農發項目建設探索的新課題。近幾年來,先后共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5個,新型供銷合作部門項目2個,涉及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累計完成各類投資4324.8萬元,其中農發財政補助資金435萬元。通過多種經營項目的實施,帶動了全縣支柱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促進了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
![](/Files236/BeyondPic/2012-11/5/12110310182cb4b45e7b462728.jpg)
六、加強制度建設,規范管理增效益
在項目實施管理中,縣農發辦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市農發辦《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財務管理辦法》、《財政資金縣級報賬制實施辦法》等規章制度的要求,嚴格執行縣級報賬制,形成了規范完善的資金管理及報賬規程,有力促進了農發項目的安全高效實施,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程序嚴謹規范、開發重點符合實際、開發資金專款專用。特別是在土地治理項目中積極推行項目招投標制、項目法人負責制、工程監理制、項目資金公示制等制度,真正做到了監督到位、管理規范,為確保項目工程質量、提高項目資金效益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