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書記訪談:
姚德林:調整結構保民生 夯實基礎促發展
近年來大莊鄉黨委、鄉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調結構、興產業;修道路、夯基礎;建市場、活貿易;抓勞務、促增收”的發展思路,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較快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如何破解制約當地經濟加快發展的“瓶頸”,日前,記者專程采訪了大莊鄉黨委書記姚德林。
![](/Files233/BeyondPic/2012-5/30/IMG_3473.jpg)
記者:近年來,大莊的發展有目共睹,如何在加快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科學發展方面有新的打算?
姚德林:今年,我們按照“調整結構保民生,夯實基礎促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緊緊依靠全鄉廣大干部群眾,以黨建工作為統領,以夯實農村基礎條件為重點,以促進農村各項產業發展為突破口,以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總目標,搶抓機遇、狠抓落實,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確保全鄉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各項惠農政策及時落實。
![](/Files233/BeyondPic/2012-5/30/IMG_3451.jpg)
(大莊鄉小城鎮綜合市場建設現場)
記者:一進大莊鄉,就能看到小城鎮建設工作已經全面鋪開,而且建設場面很宏大,能不能具體談一下你們的規劃?
姚德林:對,你觀察的很仔細。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逐步推進,我鄉小城鎮建設與周邊鄉鎮比較,已嚴重滯后,只有因地制宜,獨辟蹊徑,自謀發展,艱苦創業,才能有所作為,有所發展。鄉黨委、鄉政府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決定今年按照大莊小城鎮“東廣場、西市場”的建設思路,到年底,將建成一處市場功能比較完善的大莊小城鎮綜合市場,不僅極大改善鄉容鄉貌,還路于民,解決占路為市的問題,而且能夠吸納更多待業人員實現充分就業、服務人民群眾。市場建成后年交易額預計將達到840萬元,上繳國家利稅90元,同時將大力促進農民增收。
據了解,大莊是甘谷、秦安、通渭三縣交界處最大的集貿交易市場,隨著“西大”公路(西坪—大莊)的硬化,全鄉商貿流通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占路為市的現狀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需求,因此開辟新建綜合市場是當前推動市場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
![](/Files233/BeyondPic/2012-5/30/IMG_3494.jpg)
(大莊鄉地膜玉米長勢喜人)
記者:大莊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十年九旱,自然條件嚴酷,地膜農作物種植在當地發展如何?
姚德林:你說的很對。大莊的老百姓對地膜農作物種植認同感很高,幾乎所有農作物都是覆膜種植,不僅產量高,而且節省勞力。截止目前,全鄉15000畝雙壟溝地膜玉米生長良好,今年農民又豐收在望啊!在去年秋收之際,鄉上就召開了鄉村兩級干部會,對全鄉雙壟溝鋪膜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及時宣傳,早留地塊,建成八大公路沿線至西大路的萬畝大點,使得此項工作啟動早,著手快,為助農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Files233/BeyondPic/2012-5/30/IMG_3517.jpg)
(豐收在望的地膜小麥)
記者:“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作為今年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你們是怎樣深入實施“雙聯”行動,改善民生,促進發展的?
姚德林:目前省、市、縣下派的14個幫扶單位與相應幫扶村取得了入村對接,153名下派干部與275戶貧困戶取得了入戶對接,填寫“連心卡”275張,填寫進村入戶工作日志44本。下一步,我們一是積極主動銜接幫扶單位,把已議定的項目落實好,把已承諾的項目抓好,把今后的工作規劃好,確保我鄉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取得實效;二是堅持幫村與幫戶并重,近期與長期結合的原則,解決特困群眾急需辦理的就醫、子女上學等問題;三是結合當前工作,促進全鄉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Files233/BeyondPic/2012-5/30/IMG_3562.jpg)
(記者采訪大莊鄉城子村貧困戶楊善來)